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據香港《南華早報》周五(6月23日)報道,盡管已退休,但中國前副總理劉鶴仍定期在重要的金融和經濟事務上接受咨詢,特別是在與美國有關的問題上,因為北京正在考慮如何在這些領域與華盛頓打交道。
(截圖來源:《南華早報》)
五個不同的消息來源告訴《南華早報》,盡管劉鶴在3月份領導層改組後正式辭去了所有職務,但他仍然參加有關經濟事務的內部會議,並保持着很高的影響力。
劉鶴過去被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財經智囊。
一位消息人士稱,北京領導層高度重視劉的豐富經驗和知識。另一位消息人士說:“他被要求就國內經濟政策的關鍵問題以及如何在貿易和經濟問題上與美國打交道發表意見。”
據另一消息來源稱,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北京之後,包括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在內的更多美國官員也可能訪問中國。
劉鶴的廣博知識和豐富經驗被視為無價的,因為北京正在制定與美國打交道的戰略——在某些領域進行合作,而在另一些領域進行反擊。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高級研究員Liu Wan-Hsin表示,保留劉鶴的服務可以發出一個強烈的信息,即經濟發展仍然是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
她說:“這與我們3月份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收集到的信息是一致的。由於他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以及他與其他國家關鍵決策者的網絡和聯系,劉鶴可以成為中國重建與其他國家,特別是西方經濟體經濟關系的一筆資產。”
這位曾在哈佛大學學習、現年71歲的經濟學家,在他從所有政府官方職位和黨內退休之前,曾負責一系列重大事務——從推動高科技發展到國有企業改革,再到更廣泛的產業政策。
據消息人士透露,除了在去年10月的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和今年3月的“兩會”上辭去這些職務外,劉鶴還於今年4月從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廳主任的職位上退休。
作為美中全面經濟對話的中方召集人,劉鶴領導了與華盛頓的貿易談判,並在設計北京的技術和經濟計劃以打破對中國經濟的束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2020年1月,經過多輪艱難的談判,劉鶴前往華盛頓與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盡管該協議從未完全執行,但它給中美兩國之間的“經濟戰”帶來短暫的喘息。這是過去三年來雙方簽署的唯一一項經濟協議。
劉鶴被廣泛認為是“親市場”的領導人,是外國政府和投資者熟悉的面孔。劉鶴最後一次出訪是在今年1月,當時他在蘇黎世會見了美國財長耶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