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新美聯儲通訊社”Nick Timiraos撰文稱,上個月通貨膨脹率降至兩年多來的最低水平,讓美國人從痛苦的物價上漲中解脫出來,並增加了美聯儲在預計本月加息後停止加息的可能性。
美國勞工部周三(7月12日)公布,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攀升3%,遠低於2022年6月9.1%的近期通脹率峰值,當時汽油價格觸及每加侖5美元的美國平均價格紀錄。
6月份的利率較5月份的4%有所下降。上一次通脹率接近3%是在2021年3月。
美國聯合銀行首席經濟學家Bill Adams表示:“在經曆了一段嚴重的高通脹侵蝕了消費者的購買力之後,這種狂熱正在消退。”
上個月,消費者在二手車和機票上的支出有所減少,租金增幅為2022年初以來的最低增幅。汽車保險和娛樂服務價格上漲。
投資者對這些數據感到歡欣鼓舞,因為這些數據肯定了美聯儲在遏制高通脹方面正在取得進展。股市上漲,債券收益率下跌。
Timiraos撰文稱,由於經濟活動並未像預期的那樣放緩,美聯儲官員有望在7月25日至26日的會議上將利率上調至22年高點。但這份通脹報告讓人懷疑,美聯儲是否會像大多數官員上個月預測的那樣,在那之後加息。
彭博經濟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高級經濟學家David Wilcox表示:“我的猜測是,他們已經鎖定了7月份的另一次加息,因此他們將繼續加息。”“它將產生的主要影響是,真正強化了有關7月份加息是這輪周期最後一次的論點。”
盡管美聯儲連續多次加息,但美國經濟今年仍保持彈性,無視經濟衰退的預測。6月份就業放緩,但依然強勁,失業率處於曆史低位。據亞特蘭大聯儲的最新估計,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季,美國經濟產出折合成年率增長2.3%。
美聯儲官員曾表示,他們不想對一個積極的月度通脹數據反應過度,並希望確保一個有意義的趨勢正在開始。通貨膨脹是否會持續下降將取決於未來幾個月經濟的疲軟和價格壓力的消退。
美聯儲希望通過其偏愛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來衡量,將通脹率長期保持在2%。Timiraos指出,由於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類別的核心價格錄得逾兩年以來的最小月度漲幅,美聯儲決策者可能會從6月份的報告中得到安慰。6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漲4.8%,為2021年10月以來的最低漲幅,低於5月份的5.3%。
美聯儲官員之所以關注核心通脹率,是因為他們認為核心通脹率比整體通脹率更能預測未來通脹。
上個月他們將基準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5%到5.25%之間。這一決定標誌着他們自2022年3月將利率從接近零的水平上調以來連續10次加息後首次暫停加息。
6月份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總體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月上漲0.2%,高於5月份的0.1%。核心消費者價格上漲0.2%,略高於2021年2月通脹開始時的水平。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計算,剔除商品、住房和能源的狹義通脹指標6月份與上月基本持平。
“總的來說,物價上漲的速度較慢,所以好消息是,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情況並沒有變得更糟。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一定會變得更好,”研究公司Numerator首席經濟學家Leo Feler說。
雖然通貨膨脹率比一年前低得多,但它仍在對許多消費者造成影響。
34歲的Ali Salim說,房租和汽油價格的上漲擠壓了他的預算。他說,房東去年把他在西雅圖郊區的一居室公寓的租金提高了24%,今年又提高了10%。
Salim說,他決定搬到一個更小的新公寓,那里的設施更少,離他的辦公室也更遠。
他說:“我將不得不開更遠的路,在汽油上花更多的錢,這是另一個痛點。”根據能源數據和分析提供商OPIS的數據,華盛頓州的普通無鉛汽油平均價格為每加侖4.96美元,是全國最高的,遠高於每加侖3.54美元的全國平均價格。
Salim說,開支的增加讓他只能存大約40%的工資,而去年房租上漲前,這一比例約為60%。“我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內擁有一套房子,”他說。“我的存款少了這麼多,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做到這一點。”
美聯儲周三公布的褐皮書顯示,自5月底以來,隨着通脹出現緩和跡象,物價溫和上漲。由於消費者對通脹變得越來越敏感,一些企業不願提高價格,而另一些企業則發現,強勁的需求使它們能夠維持利潤率。美聯儲的報告稱,對未來物價上漲的預期總體穩定或更低。
6月份通脹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較上年同期有利的情況。去年夏天的價格飆升意味着,上月較5月份的溫和上漲,轉化為同比大幅下降。
這種比較在2023年下半年將變得不那麼有利,這意味着在2024年初之前,同比通脹率可能不會進一步放緩。而且,即使物價月度變動與6月份一樣溫和,通脹率也可能加速上升。
通貨膨脹是否會持續下降,可能取決於與大流行相關的異常現象是否在推動通貨膨脹。例如,汽車價格在2021年和2022年飆升,但現在正在降溫。分析人士說,汽車價格上漲反過來推高了汽車保險費率,這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初。
一些經濟學家仍然擔心,即使在大流行驅動因素完全消退之後,強勁的勞動力市場仍將繼續推動高通脹。如果經濟不進一步放緩,工資可能會繼續快速攀升,從而支撐對商品和服務的強勁需求,進而提振就業。如果消費者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安全,他們可能會繼續消費,從而使降低通脹變得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