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美聯儲加息的意外受害者?台灣1.1萬億美元行業來到危機邊緣 台央行發出罕見警告

文 / 夏洛特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美聯儲40年來最大幅度的升息將台灣1.1萬億美元壽險行業推至流動性危機邊緣後,該行業的擴張時代已經結束。

過去一年,在投資浮虧、收入下降和派息增加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企業難以達到規定的財務標準,當地監管機構一再放松運營規則。

各地齊心協力加強資本緩衝,並出台允許企業對資產進行重新分類的新規定,這意味着分析師們現在認為,危機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然而,人們仍然擔心一些運營商,即使是最大的運營商也將面臨多年的盈利能力下降和資產增長放緩的局面。

與去年同期相比,該行業2023年上半年的綜合稅前利潤下降了76%。今年5月,台灣央行發出了罕見的警報,警告壓力意味着台灣的金融體系“不是100%穩定”。

“央行是一個預警系統:它提醒你要小心,”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前委員Chang Shih-chieh說。“你需要小心流動性問題,否則累積的小損失最終可能會失控。”

重建挑戰

回到正軌將意味着痛苦的改變。該行業已着手進行大規模融資,並面臨金融服務監管機構要求其從根本上改革產品結構的壓力。

自2009年以來,該行業的資產增長了兩倍多,達到1.1萬億美元,大約相當於荷蘭的GDP,這發生在專注於傳統保險以外的金融工具的積極擴張戰略之後。其中最關鍵的是長期儲蓄產品,其回報率高於台幣銀行存款。

由於沒有足夠規模的本地債券市場來吸收這些資金,該行業紛紛買入海外資產。其持有的資產中約有60%是美元計價債券,其中大部分是長期信貸,因此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對衝操作。

(圖源:彭博社)

美國加息導致此類資產的價值暴跌,對衝成本上升,這使得該行業面臨風險。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在被迫虧本清算類似資產後倒閉,與此不同的是,這些終身壽險公司不必立即退還已贖回的保單,他們有時間制定策略。

盡管如此,他們仍坐擁巨額賬面虧損。

與此同時,由於消費者尋求更高收益的投資,2022年的年保費下降了21%。由於錯誤判斷了Covid-19的流行程度,財產和意外保險公司面臨巨額賬單,賠付額大幅上升。

到2022年10月,七家公司的淨資產比率已降至3%以下。隨着形勢惡化,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介入。他們允許將虧損債券重新分類為按攤銷成本計量的資產,並放寬了有關對衝、債券交易和債券發行的規定。

他們的行動“幫助我們安全渡過難關,”台灣資產價值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國泰人壽保險副首席執行官Lin Chao-ting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Lin說,在籌集資金的同時,國泰保險正專注於全面改革其產品供應。主要變化包括減少有保證回報率的投資產品數量,並試圖減少對匯率波動的敞口。他說,這意味着以美元而不是當地貨幣銷售更多的保單,並將其台幣產品集中在更經典的保護型保單上。

更廣泛的後果

由於收入仍然低迷,且面臨重新考慮風險敞口的壓力,現金減少意味着包括富邦人壽(Fubon Life Co.)和南山人壽(Nan Shan Life Insurance Co.)在內的保險行業可能不再是以前的重量級投資者。今年上半年在台灣發行的外幣債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約70%,這個曾經吸引蘋果公司(Apple)等公司的市場陷入了近乎無關緊要的境地。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華爾街銀行家在討論內部交易流時表示,台灣投資者在一級和二級市場的參與度都大幅下降。雖然其他買家填補了這一空白,但人們仍能感受到人壽保險公司的缺席。

CreditSights全球信貸策略主管Winnie Cisar表示:“它們的日常活動可能不會決定利差的總體走勢。”“但總的來說,它們在吸收增量供應方面非常重要,只是作為企業信貸的額外買家之一,保持了相對穩定。”

而在台灣市場,當最大的買家變成賣家時,情況可能會發生逆轉。這些銀行最近發行的次級債券必須支付近4%的收益率,遠高於當地銀行支付的2%。

雖然形勢已經穩定下來,但痛苦還沒有結束。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FSC)今年5月向立法院提交的一份報告顯示,仍有兩家壽險公司的財務比率未達到法定標準。兩家公司都計劃出售房地產資產以籌集資金。

在最壞的情況下,如果一家公司未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且資本充足率低於監管規定的最低要求,當局可能會被迫介入。

標準普爾台灣評級公司(S&P's Taiwan Ratings)稱,三名壽險公司的信用展望為負面。其中兩家規模較小,但另一家是台灣六大壽險公司之一的新光人壽(Shin Kong Life)。在2023年上半年,新光的稅後虧損躍升至112億新台幣(3.59億美元)。該公司還面臨資金壓力,因為它在3月份才剛剛通過監管機構的最低要求。

“在短期內,新光的首要任務是籌集資金,”新任董事長魏寶生在上周四的一個產品發布會上表示。他補充說,從長遠來看,該公司將專注於重組其產品線。

混合問題

盡管從長期來看,較高的利率通常對壽險公司有利,但該行業的美元敞口意味着更高的對衝成本,這將限制利潤。目前,對衝成本約為12個月隱含收益率的4%,大約是去年的兩倍。

客戶的回款速度也很慢,消費者更青睞債券和定期存款。根據台灣保險協會的數據,盡管保費有所回升,但在2023年前五個月,壽險公司支付的保費仍比收入高出443億新台幣。

此外,將這麼多資產重新分類為攤銷成本的決定還會帶來長期後果。Chang說,如果美國開始降息,長期投資者將無法獲利,因為該類別的大多數資產必須持有至到期。

資本建設過程可能才剛剛開始。從2026年開始,該行業將采用IFRS 17全球會計準則,為財務報告帶來廣泛的變化。例如,保險利潤將與按當前利率而不是按初始利率計算的投資回報和負債分開。

台灣國際評級(Taiwan Ratings)分析師Andy Chang說,這些變化可能需要更多資金,不過在監管機構公布地方實施細節之前,還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資金。

國泰人壽的Lin林表示:“與新會計準則接軌將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資產增長放緩將成為新常態。”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