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據英國路透社周三(8月2日)最新報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一些城市的政府加大了開發商從托管賬戶中提取數百億美元房地產銷售資金的難度,這增加了資金緊張的公司將受到更多擠壓的風險。
(截圖來源:路透社)
這些知情人士表示,在房屋銷售下滑、整個行業前景不確定之際,這些舉措旨在確保更多城市未完工項目的完成。
路透社稱,收緊政策似乎與中國中央政府的計劃背道而馳。中央政府曾保證,將幫助穩定一個受到長達數年的流動性緊縮和需求下滑雙重打擊的行業。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高級經濟學家Gary Ng表示:“這就像‘第22條軍規’的困境。”他補充稱,盡管地方政府可能希望確保所有住房項目都能交付,但如果沒有流動性,開發商很難做到這一點。
Ng指出,這些限制措施可能意味着受房地產危機衝擊更大的私人開發商的資本使用效率將更低,並可能意味着一些小型開發商面臨更大的信貸風險。
中國開發商可以在住宅項目完工前出售,但必須將這些資金存入托管賬戶。根據建設進度,當地城市政府允許他們提取一部分資金。
隨着違約在房地產行業蔓延,監管機構去年放寬了一些托管規則,以緩解開發商的流動性壓力,使他們能夠完成公寓的建設工作。
然而,隨着房地產行業前景惡化,一些城市的政府從今年第二季開始限制開發商獲得托管資金。自4月份以來,由於需求疲軟和經濟前景黯淡,房地產銷售呈下降趨勢。
三家中國開發商的高管表示,即使在一些項目完成後,他們也無法提取資金。其中一人表示:“現在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他的公司尚未出現任何債務違約。
其中兩人表示,他們分別有超過80%和90%的現金現在被困在代管賬戶中,當地政府阻止了他們為建設目的提取資金的努力。
分析師表示,相比之下,該行業在2021年年中受到債務危機打擊之前的比例約為30%,危機初期的比例約為60%。
這兩位高管表示,他們認為,收緊舉措是地方政府希望確保有足夠資金完成城市住宅建設的結果。由於未獲授權接受媒體采訪,這兩位高管拒絕透露姓名。
一家拖欠債務的開發商的高管表示:“過去幾個月,我們從托管賬戶中提取資金再次變得非常困難。去年年底,在政府放松政策後,情況有所好轉。”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開發商用於房地產開發的資金達到近7萬億元人民幣(約合9,770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首付和預售資金。
針對開發商獲得托管資金的渠道收緊的消息,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沒有回應路透社置評的請求。
在路透社的報道之後,恒生內地房地產指數在下午的交易中從上升0.7%轉為最多下跌0.5%,周三收市時下跌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