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世界各地的盟友和對手已經開始考慮甚至為前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制定計劃。
對許多外國政府來說,特朗普政府連任的可能性是焦慮的根源。從巴黎到東京的盟友都認為特朗普是一個反複無常的領導人,對培養長期關系以對抗俄羅斯和中國的擴張主義幾乎沒有興趣。
分析人士稱,包括北京和莫斯科在內的其他國家看到了特朗普上任的潛在好處,他們認為特朗普是一位交易型領導人,可能願意達成協議,以緩解烏克蘭和台灣等熱點地區的緊張局勢。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政客也對特朗普的野心表示支持。
政策制定者和政治家不願發表可能激怒現任政府或下屆政府的公開聲明。但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的官員們確實分享了他們對特朗普重返世界舞台對地緣政治意味着什麼的看法。
最普遍的擔憂是,特朗普將引發一場全球貿易戰。這位候選人威脅要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征收新的關稅,打擊朋友和敵人,這一舉動可能會在戰爭時期給跨大西洋關系播下分裂的種子。
特朗普還威脅要讓美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他的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最近表示,如果他再次當選,這一舉動幾乎是必然的。
一些政府正在采取行動,鎖定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以加強那里的安全,以防新當選的特朗普縮減美國的支持。七國集團(G7)成員國正試圖與基輔達成雙邊協議,提供符合北約標準的武器。
“特朗普連任的可能性很大,”法國議員本傑明·哈達德(Benjamin Haddad)說,他來自現任馬克龍總統所在的政黨。“它迫使我們歐洲人看清不祥之兆,承擔更多責任。”
在俄羅斯準備在烏克蘭打持久戰的情況下,克里姆林宮正在等待拜登政府下台,希望特朗普當選後不再幫助基輔。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北京在貿易上做出讓步,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可能會動搖。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度太平洋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特朗普不太重視美國的盟友,因此北京希望美國的盟友和聯盟會產生摩擦,減輕對中國的壓力。”
這些情景讓歐洲和太平洋盟友感到脊背發冷。
拜登政府一直致力於拉攏亞洲盟友,深化軍事合作,幫助修複日韓關系。華盛頓向烏克蘭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武器和人道主義援助,使基輔能夠在戰場上對抗俄羅斯。
法國官員一直在警告歐洲盟友,特朗普回歸的可能性要求歐洲大陸大幅擴大從火炮到導彈防禦系統等武器的生產,這樣它就可以自己向烏克蘭供應武器。
東歐國家和法國也在推動盟國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此舉將為基輔提供安全保障,從而大大增加與俄羅斯的關系。
“在烏克蘭問題上,我們很幸運有一個幫助我們的美國政府,”馬克龍最近告訴《觀點》(Le Point)雜誌。“我們能讓烏克蘭輸而俄羅斯贏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必須堅持一段時間。”
整個歐洲大陸的軍費開支都在上升,但歐洲一直難以擺脫對美國硬件的依賴。當德國領導的聯盟宣布計劃斥資數十億歐元從美國購買愛國者導彈系統,而不是法國、意大利和英國開發的競爭系統時,馬克龍感到措手不及。
據拜登說,馬克龍長期以來一直懷疑拜登在2020年的當選標誌着特朗普時代的結束。拜登講述了他作為總統第一次參加七國集團峰會的經曆,當時他向同行們宣布:“美國回來了。”馬克龍回應道:“多久?”
馬克龍辦公室拒絕置評。
特朗普誓言要征收全面的新關稅,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表示,他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外國商品自動征收10%的關稅
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商業頻道采訪時表示:“當公司進入美國並在美國傾銷產品時,他們應該自動支付,比如說10%的稅。”“我確實喜歡對所有人征收10%。”
經濟學家很快警告稱,特朗普的提議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並提高美國消費者的物價。白宮抨擊了特朗普的言論,稱拜登強烈反對該計劃。
作為歐洲的經濟強國,德國正專注於打造溝通渠道,以避免重蹈2016年的覆轍,當時特朗普的當選令世界各國領導人感到意外。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政府在特朗普政府對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實施一系列關稅的衝擊下,難以獲得進入白宮的途徑。特朗普與默克爾之間的關系迅速惡化。
現任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執政聯盟的三個政黨的主要成員自2021年底上台以來,一直在飛越大西洋,與共和黨官員和特朗普的親信會面。朔爾茨的重要助手沃爾夫岡·施密特(Wolfgang Schmidt)定期訪問華盛頓,與重要的共和黨人建立聯系。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將於9月對美國進行為期10天的訪問,其中包括對共和黨大本營德克薩斯州的長期訪問,以熟悉共和黨。
一些國家的政府歡迎特朗普回歸的可能性。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保持友好關系,反對西方向烏克蘭運送武器,他曾多次表示希望特朗普贏得下屆大選,盡管特朗普的法律困境已經加劇。“繼續戰鬥,總統先生!我們和你們在一起,”歐爾班在最近的社交媒體帖子中寫道。
對中國來說,特朗普是引發與美國貿易緊張關系的領導人,而拜登擔任總統則帶來了兩國關系回到前一個時代的前景,當時許多美國決策者支持自由貿易,認為這將使中國自由化。
但拜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前任對北京的強硬政策。關稅仍然存在。對中國科技公司的限制進一步擴大,包括去年美國禁止向中國銷售先進的半導體和芯片制造設備。
密歇根大學政治學教授瑪麗·加拉格爾(Mary Gallagher)說:“在政策實質方面,盡管特朗普挑起了貿易戰,但拜登更有效地執行了政策,並能夠拉攏特朗普疏遠的重要盟友。”
韓國和日本今年結束了多年的曆史爭端,允許與華盛頓進行更深層次的軍事合作。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今年4月的正式國事訪問中與拜登建立了個人紐帶,還在最近一次訪問戴維營時加強了這種聯系。這與特朗普形成鮮明對比,特朗普批評首爾沒有為駐紮在韓國的大約2.85萬名美國軍事人員支付足夠的費用。特朗普甚至建議撤軍。
前日本外交官渡邊(Yorizumi Watanabe)表示,如果特朗普果斷采取行動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系,他預計他在日本的支持率會上升。“說到底,我們需要一位強大的美國總統。”
在中東,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領導人正在權衡,是拜登上台,還是特朗普上台,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努力更有可能成功。雖然兩國領導人都與拜登關系冷淡,但他們正在努力應對這樣一種可能性,即這位民主黨總統可能比特朗普更有可能促成一項協議。
特朗普在以色列公眾中仍然廣受歡迎,並與總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政府保持一致,後者自稱是以色列曆史上最右翼、最虔誠的政府。但在內塔尼亞胡祝賀拜登2020年獲勝後,特朗普批評了內塔尼亞胡。
在今年夏天的一次采訪中,內塔尼亞胡稱讚了特朗普,但他拒絕透露自己是否與特朗普有過密切接觸。內塔尼亞胡說:“我認為他為以色列的安全做了極好的事情。“所以我很重視這一點。”
伊朗正在努力釋放美國被拘留者,以獲取約60億美元的石油收入。這筆錢在美國的制裁下被凍結在韓國,目前正在通過瑞士轉移到卡塔爾,以便可能釋放給伊朗。
本月,伊朗將四名美國公民從監獄轉移到了家中軟禁,這是德黑蘭和拜登政府希望達成的囚犯釋放協議的第一步。特朗普在任內退出了2015年的協議,該協議限制了伊朗的核計劃,以換取解除制裁。他加大了對伊朗的制裁力度,並批評了奧巴馬政府解凍伊朗資金。
中東研究所(一個非黨派智庫)伊朗項目主任亞曆克斯·瓦坦卡(Alex Vatank)表示,確保這些資金現在是德黑蘭的一個關鍵目標,這也是向普通伊朗人傳達一個信號,表明政權正在努力改善國家陷入困境的經濟狀況。他說:“他們正試圖從拜登團隊那里獲得盡可能多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