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歐洲)訊 周二(7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在截至 6 月份的三個月內增速略高於預期,但好壞參半的基本面和一系列悲觀的調查結果給今年剩餘時間的經濟增長前景蒙上了陰影。
這些數據描繪了這樣一個畫面:歐盟正在努力重新奪回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在實際收入和公共支出增加的推動下,歐盟的國內經濟繼續反彈。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20國的產出增長了 0.3%,與上一季度持平,並略微超過經濟學家的預期。
在大型經濟體中,法國和西班牙的表現好於預期,意大利保持穩定,而德國的產出則意外萎縮,這加劇了人們對這個曾持續十年的歐洲強國陷入長期危機的擔憂。
7 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仍維持負值,這進一步加劇了最近幾天多項調查的疲軟表現。
荷蘭銀行(ING)經濟學家伯特·科林(Bert Colijn)在談到巴黎奧運會主辦國因塞納河汙染程度而無法安排賽事時表示,“歐元區經濟就像塞納河的水質:有時看上去還好,但總體來說,情況糟糕到令人擔憂。”
法國 GDP 季度增長 0.3% 就是一個例子。
雖然增長略好於預期,但部分原因是一艘遊輪的交付促進了出口並抵消了疲軟的消費者支出。
盡管如此,它還是給這個深陷政治不確定性和面臨投資者對其不斷增長的債務疑慮的國家帶來了可喜的安慰。
法國外貿銀行經濟學家哈德里安·卡馬特 (Hadrien Camatte) 表示:“今年法國經濟增長可能出人意料地上行,升至 1.2% 左右。這對公共財政來說也是個好消息,公共財政將受益於經濟增長回升。”
意大利經濟增長了 0.2%,因為庫存足以彌補淨出口的下降;而西班牙經濟增長了 0.8%,遠超預期,部分原因是公共投資。
德國表現落後,由於歐洲最大經濟體設備和建築投資減少,其產出下降了 0.1%。
經濟學家擔心,該數據並非短暫的下滑,而是反映出德國根本上缺乏競爭力,部分原因是其基於俄羅斯廉價能源和與中國密切貿易的商業模式遭到破壞。
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約爾格·克雷默 (Joerg Kraemer)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德國企業長期遭受競爭力下降的影響,消費者則因近期通脹引發的購買力下降而苦苦掙紮。”
周二公布的地區數據顯示,7 月份德國多個州的通脹率上升,這意味着當天晚些時候公布的全國通脹率不太可能低於上個月的 2.5%。
相比之下,西班牙的價格漲幅低於預期,從 6 月份的 3.6% 降至 2.9%。
將於周三公布的歐元區整體數據將為歐洲央行 9 月份降息提供依據,市場預計歐洲央行年底前還將再次降息。
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亞曆山大·瓦倫丁 (Alexander Valentin)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盡管經濟增長保持穩定,但我們認為,隨着價格預期減弱,歐洲央行進一步降息的理由正在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