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一(3月10日),路透社報道稱,如果市場原本認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會在經濟增長放緩或股市大幅波動後暫停其激進的經濟政策,那麼他們或許需要重新評估這一假設。
盡管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勒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周日的采訪中明確否認了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但特朗普本人並未做出明確預測,並強調經濟調整的陣痛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正經曆一個轉型期,因為我們正在做的是一件大事,”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表示,“這需要一點時間,但最終這對我們是有利的。”
市場承壓:貿易戰、政府開支削減及就業市場疲軟
美國股市近期表現不佳,市場的不確定性加劇,主要由於貿易戰的全面升級、政府支出縮減及裁員風險損害了企業信心和消費者信心。上周,美國主要股指均出現明顯下跌:
標普500指數下跌3.1%,納斯達克指數下挫3.45%,道瓊斯工業指數下降2.4%,羅素2000小盤股指數更是大跌3.9%。
在美國2月非農就業報告公布後,市場出現短暫企穩。該報告顯示就業增長有所回升,而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表示,美國經濟仍然穩健。但市場對勞動力市場趨軟的擔憂仍未消退,鮑威爾也僅重申聯儲將維持當前政策不變,並未暗示未來降息路徑。
然而,周一市場開盤美股再次走低,美債收益率進一步回落,美元則小幅回升,表明市場情緒仍然脆弱。
全球資本格局重塑:貿易戰推動歐洲財政政策巨變
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以及對幾十年來美國政治與軍事聯盟的重塑,正在推動歐洲財政政策發生代際性轉變,同時也促使中國加大經濟刺激力度,以實現其5%經濟增長目標。
但在美國,貿易不確定性已動搖企業信心,並削弱了家庭支出預期。市場對政府裁員的擔憂日益加劇,華爾街的市場震蕩進一步放大經濟放緩的風險。
面對如此複雜的經濟環境,美聯儲甚至難以作出短期預測,更不用說評估一年後的經濟和通脹形勢。正如鮑威爾在周五講話中所言,聯儲仍需要時間評估經濟形勢,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聯儲可能維持當前利率不變。
但即便如此,市場已被迫重新調整2025年的投資策略,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已不再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財政政策成為主導因素,歐元區迎來重大變革
在歐洲,財政政策正成為市場的主要驅動力。歐洲央行上周再次降息,並在聲明中暗示未來可能繼續降息,但與之相比,德國財政政策的巨變才是市場真正關注的焦點。
德國政府上周宣布近1萬億歐元的國防與基礎設施支出計劃,並計劃放寬長期以來嚴格的債務上限規則,這一舉措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發劇烈波動:
德國國債市場遭遇1990年代以來最大單周拋售,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一度上漲超過40個基點至2.9%。
歐元創下16年來最大單周漲幅,無視歐洲央行降息影響。
歐洲股市持續吸引資本流入,全球投資者紛紛調整持倉,從高估值的美國科技股轉向歐洲工業與國防板塊。
盡管市場仍不確定歐洲央行的利率路徑,但考慮到歐洲各國政府的大規模支出計劃,歐洲央行或將采取觀望態度,至少在6月前不會進一步降息。
財政主導市場,美聯儲及全球央行影響力削弱
當前,市場影響因素已明顯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正如幣基金經理斯蒂芬·詹(Stephen Jen)所言:“財政政策已成為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央行如今只是被動應對,而無法決定市場走向。”
換句話說,債券收益率的波動將直接驅動股市與匯市,而非美聯儲或歐洲央行的利率調整。
這一趨勢在近期市場表現中已得到驗證:
德國國債收益率突破2.9%後,帶動全球債市收益率同步上行,尤其是英國國債和日本國債。
美國國債收益率走勢相對獨立,因市場關注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
歐元區資產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歐元強勢上漲,資本正在重新評估歐美市場的相對吸引力。
就業市場壓力加大,通脹數據成關鍵
盡管2月非農就業報告符合預期,但多個指標顯示勞動力市場正面臨挑戰:
因經濟原因被迫兼職就業的人數 激增46萬,創2023年6月以來最大單月增幅,總數達490萬人,為2021年5月以來最高。
更廣義的失業率(U-6) 躍升至8.0%,創2021年10月以來新高。
擁有多份工作的美國人 增至886萬人,占就業人口5.4%,為2009年4月以來最高。
市場接下來將密切關注美國2月通脹數據,但由於特朗普關稅尚未正式實施,本月CPI數據或無法完全反映貿易戰的影響。
市場展望:財政政策主導經濟前景,投資者關注三大風險
當前市場主要關注以下三大風險:
特朗普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美國政府貿易戰、關稅政策與政府開支削減帶來的長期影響。
歐洲財政政策的重大轉變:德國債務上限放松與大規模財政刺激如何影響歐元區債務市場和增長前景。
全球資本流動變化:投資者是否持續撤離美國科技股,並進一步增持歐洲工業與防務板塊。
正如AXA投資管理的克里斯·伊戈(Chris Iggo)總結:“投資者正面臨經濟增長、通脹、利率和長期借貸成本的不確定性——更不用說政治風險了。”
面對財政政策主導市場的新時代,投資者需要更加靈活應對,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