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節後企業複工複產延遲,導致中國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創有統計以來最低。周六(2月2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制造業PMI大幅降至35.7%,較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9.6%,較上月也大降24.5個百分點,受疫情衝擊也較為嚴重。
但制造業調查結果同時顯示,隨着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目前企業複工率回升較快,生產經營活動正有序恢複。截至2月25日,全國采購經理調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複工率為78.9%,其中大中型制造業企業達到85.6%。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隨着疫情逐步緩解以及逆周期調控政策的發力,制造業PMI有望在3月後大幅反彈。
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地采取了嚴厲的隔離措施,導致企業不得不推遲複工、複產。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對1336家雇主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自2月10日全國多數地區結束春節假期以來,至2月21日,複工率為71.8%。企業規模越小,複工率越低,員工人數在100以內的企業複工比例僅有47%。另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截至2月26日,中小制造業企業複工率為43.1%。
中國2月PMI數據公布後,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內對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造成較大衝擊,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目前疫情得到初步遏制,給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減弱,企業複工率回升較快,市場信心穩步恢複。采購經理調查顯示,大中型企業3月底複工率將升至90.8%,其中制造業為94.7%,分別比當前上升11.9和9.1個百分點。近期針對疫情出台的減稅降費、金融服務、租金減免、穩崗就業補助,特別是支持中小微企業渡難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將有效紓解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困難,進一步提振企業信心,加快企業複工複產步伐,預計3月份我國采購經理指數將會改善。
粵開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張德禮對表示,雖然生產有所恢複,但從發電、耗煤、交通擁堵指數等指標看,實際工業生產仍然偏弱。此外,由於下遊的固定資產投資、出口羸弱,加之運輸不暢,制造業企業的新訂單也受限,鋼材等產品庫存不斷累積。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劉學智表示,"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甚至超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只是部分沿海地區的外向型企業受到較大衝擊。這次疫情呈全國性特征,導致停產、停工、停學以及居民生活停擺,衝擊是全國性和全面性的。”
當前防疫的同時如何有序推動企業複工複產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鑒於勞動力返工受阻導致企業普遍面臨用工難問題,隨着疫情緩解,各類需求端穩增長的政策也將陸續出台,企業新訂單將逐步回升。分析師預計,生產的明顯恢複要到3月後才能出現。
交通銀行劉學智並表示,三方面因素將推動PMI在3月後反彈。首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預期改善。其次,生產恢複後,需求改善,從而帶動制造業景氣度恢複正常。第三,政策的積極支持將對後續制造業恢複有所支撐。
分析師認為,“兩個更加”的提出意味着接下去逆周期調節政策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財政政策方面,除了定向減稅降費、加大專項債發行規模外,還可能會發行特別國債;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將繼續通過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等方式,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