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倫敦)訊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周一(08月03日)在一則聲明中表示,自8月1日起暫免人民幣兌十二個直接交易貨幣對競價和詢價交易手續費,暫免期三年。
(關於暫免部分直接交易貨幣對交易手續費的通知,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外匯交易中心方面解釋,此舉為積極配合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實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減少企業交易成本、促進人民幣和銀行間外匯直接交易市場的發展。
不過在給出的通告中,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以及港幣都未在手續費暫免之列。
對此,東京瑞穗銀行首席亞洲匯市策略師Ken Cheung評論,免去手續費意味着鼓勵其他貨幣跳過美元交易,轉向與人民幣的直接交易,從而促進人民幣結算。
Cheung表示,“通過推進此舉,市場參與者將不太傾向於在其他貨幣交易中保留同樣多的美元。”
目前中國官方提供人民幣與20種外幣的直接交易服務,但美元仍主領市場。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首季的人民幣交易額為11.2兆元(1.6兆美元),是歐元交易額逾30倍,同期位居第二。
而在12種暫免手續費的外幣中,新加坡元是最廣泛交易的,首季的交易額達228億元,其次為匈牙利福林,首季交易額僅2000萬元。
德國商業銀行新興市場資深經濟學家Zhou Hao對此評論,“我認為移除交易費將改進並鼓勵人民幣的使用,比如整體的交易額漲幅可能從1%翻至2%,但整體市場份額仍很小。”
美元在中國境內銀行同業拆借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意味着中國的銀行仍主要使用美元作為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的默認選擇。
南華早報日內評論,外匯交易中心這一決定恰是在中美緊張升級之際做出的,目前中美在抗擊疫情、涉港、涉疆、南中國海、中企在美運營等多個問題上矛盾重重。
(美元兌人民幣走勢,來源:南華早報)
華盛頓方面也在權衡是否對華出台金融制裁,一旦落地,可能限制中資銀行與美企清算部分美元交易。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燕玲對此評論,中國需要為完全切斷與美元的聯系做好充分準備。
“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挑釁和壓制越來越多”,“需要指出的是,就在美國遊說催促與中國經貿、科技脫鉤之後,金融脫鉤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
“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基本條件是增加人民幣的交易量。”
“已經聽到一些關於切斷大陸或香港進入美國結算市場的風聲”,“也是出於這個理由,我們需要為保護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是金融資產。”
張燕玲同時給到了幾條建議,來促進人民幣的使用,以減少中國對美元的依賴,諸如增加人民幣與其他貨幣的交易量,啟動特殊的國家基金以允許外國通過該基金進口中國產品來換取人民幣。
她解釋道,“歐盟和日本之間的投資和貿易基本上是以地方貨幣結算,東南亞國家也在鼓勵跨境貿易結算中使用本國貨幣,我們應當予以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