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10月18日)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由於9月份工業活動減弱,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速度低於預期,為4.9%。
據路透社調查的分析師稱,中國9月份的工業生產增長了3.1%,低於預期的4.5%,此前預期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長為5.2%,但實際增長為4.9%。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三季度的經濟僅增長了4.9%。這比中國第二季度的7.9%的增長要慢得多。這也是自去年7-9月以來最弱的增長率,當時GDP也增長了4.9%。
中國的GDP正以一年來最慢的速度增長,因為大規模的能源緊縮、航運中斷和不斷深化的房地產危機給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了損失。由於煤炭價格飆升和電力短缺導致中國部分區域突然斷電,許多中國工廠不得不在9月下旬停止生產。此後,中國政府強調,它將增加煤炭供應並確保電力供應。
周一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還顯示,企業對未來項目投入資金的熱情不高。今年前三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預期的要弱,比一年前增長7.3%,而預期的增長是7.9%。中國經濟在第四季度可能進一步放緩。最新數據顯示,盡管中國部分地區仍在實行疫情限制,以及中國汽車銷售連續第四個月下降,但中國消費者支出在第三季度保持了增長。9月份的零售額超出預期,比去年同期增長4.4%。分析師曾預測增長3.3%。中國9月份的城市失業率為4.9%,但16至24歲的人的失業率仍然高得多,為14.6%。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淩暉周一在北京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挑戰增加了。中國從Covid-19大流行病中的複蘇仍然不穩定,不平衡。”
三條“戰線”
中國是唯一逃過2020年而沒有陷入衰退的主要經濟體。但今年它遇到了一連串的挑戰,對增長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能源、航運和房地產行業同時發生的危機的三重威脅是無法忽視的。中國正處於能源緊缺的狀態,這削弱了工廠的產量,導致一些地區停電。今年早些時候,對需要化石燃料的建築項目的需求加劇了這一問題,這與中國政府追求的減少碳排放的雄心勃勃的目標相抵觸。運輸延誤和庫存增加也打擊了中國的小型制造商,這些制造商現在正為現金而煩惱,導致訂單損失和生產削減。房地產行業也受到政府遏制過度借貸的影響。房地產投資現在正在下降。這給開發商帶來了壓力,尤其是恒大,其債務危機引發了人們對該行業和更廣泛經濟的風險蔓延的擔憂。其他一些房地產公司已經表示,他們正在努力支付其債務。
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在周一的數據中隨處可見。9月的工業生產僅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1%,是自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增長率,當時中國的經濟正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衝擊。與房地產相關的活動,包括水泥和鋼鐵生產,出現了急劇收縮。同時,根據高盛公司的估計,固定資產投資在9月份似乎有所下降,扭轉了8月份的輕微增長。凱投宏觀高級中國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工業和建築業似乎處於更深的衰退邊緣。”
ING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Iris Pang指出,制造業已經受到了供應鏈中斷的“重創”。她在周一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最近一個季度,中國港口的運營受到疫情的影響,因為政府采取了嚴厲措施來防範疫情擴散。同時,大規模的電力緊縮使情況變得更糟。麥格理集團中國經濟主管Larry Hu指出,工業生產的放緩“在能源密集型行業更為明顯”,如鋼鐵和水泥。
周一,中國政府試圖平息人們對能源緊縮影響的擔憂。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淩暉說,“能源供應緊張只是一個階段,對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雖然今年能源價格急劇上升,但他說,隨着政府實施措施控制問題,能源緊缺將得到緩解。例如,在10月初,中國命令煤礦加大生產力度,而就在幾個月前,中國還下令對碳排放進行控制。
一些專家同意,能源緊缺可能會消散。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主管Louis Kuijs說,“我們認為電力短缺和減產將在第四季度晚些時候成為一個較小的問題。高級決策者已經開始強調能源增長的必要,預計他們會開始呼籲在一個更有分寸的時間表上追求氣候目標。”
房地產行業的長期問題
困擾該國房地產行業的債務困境可能更難解決。房地產和相關產業占中國全國GDP的30%之多。如果按銷售額計算的中國第二大開發商恒大最終倒閉,隨後引發違約潮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重大影響,並對金融穩定構成風險。房地產銷售、投資和建築活動已經陷入困境。房地產投資在8月份持平後,9月份比一年前下降了約4%。這與今年年初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此類投資在1月和2月期間暴漲了38%。
麥格理(Macquarie)的Hu在周一的一份說明中寫道:“這表明房地產行業最近降溫的速度有多快。房地產行業將是明年值得關注的關鍵,並且可能是2022年中國增長的最大阻力。”
由於擔心房地產市場已經過熱,中國政府在2020年夏季開始收緊房地產行業的螺絲,要求開發商削減其債務水平。恒大經曆了一場重大的流動性緊縮。它在上個月表示它可能會違約,而且從那時起至少已經錯過了三次的利息支付。最近幾周,該公司的危機也讓全球投資者感到不安,引發了對更廣泛的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潛在多米諾效應的擔憂。
安盛投資管理公司(AXA Investment Managers)的高級新興亞洲經濟學家Aidan Yao說,中國政府對住房行業的打擊是中國的“關鍵性長期挑戰”。但他也告訴CNN,像恒大這樣的公司的問題不太可能促使中國政府在住房行業的決策上“轉彎”。相反,中國政府可能會專注於試圖阻止住房市場的猖獗投機行為。他說:“我認為可能會對緊縮措施的幅度進行某種微調,該行業的疲軟將一直影響到明年。”
房地產的低迷幾乎肯定也會繼續拖累經濟增長。牛津經濟研究院已經將他們對第四季度的增長預測下調至3.6%。這將是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差表現。
麻煩在前,仍有亮點
中國的經濟仍有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特別是在服務業。9月份的零售額增長了4.4%,比8月份的2.5%增長有所加快。高盛公司的分析師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為控制新冠病毒所做的努力。雖然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限制入境不利經濟貿易,但其對控制感染的零容忍態度使病毒傳播不至於失控。
高盛分析師在周一的一份說明中指出,雖然控制措施削減了8月份的零售銷售增長,但這些限制很快就放松了,促成了反彈。他們說,他們預計消費支出將在第四季度繼續恢複,除非有Covid-19爆發新的“大浪”。
盡管本季度增長放緩,中國也仍然有望實現中國政府設定的6%以上的年度增長目標。2021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一年前增長了9.8%,當時Covid-19大流行病正在造成最大損失。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淩暉說:“總的來說,經濟繼續複蘇。中國有能力和條件達到今年的發展目標。”
新華時評發表《中國經濟穩健複蘇有“密碼”》一文,文章寫道:“盡管此前有外界人士對中國經濟報以看跌預期,但18日出爐的中國經濟三季報,以紮實數據作出有力回應,雖然第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速放緩至4.9%,但前三季度9.8%的增速表明,中國經濟仍在複蘇軌道上穩步前行,發展韌性和活力凸顯。這得益於中國經濟的戰略定力、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
但許多分析家仍然擔心。一些公司已經削減了今年中國的增長預測。牛津經濟研究院的Kuijs表示,中國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來支撐未來幾個月的增長。Kuijs說:“中國很可能會放松整體信貸和房地產政策的某些方面,例如,決策者也可能會鼓勵更多的基礎設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