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4月,隨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新冠肺炎疫情惡化,需求下降,生產受損,物流中斷,中國進出口陷入困境。
中國海關總署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以美元計算的出口同比增長3.9%,低於3月份14.7%的增幅。這是自2020年6月以來的最弱增速,但高於彭博社對經濟學家調查得出的2.7%的預估中值。
進口在4月下滑0.1%後,4月保持不變。經濟學家預計下降3%。
4月份的數據反映了疫情限制對貿易和制造業中心上海的影響。上海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那里的大多數人口已經被某種形式的封鎖了5周多。這種中斷給全球供應鏈和通脹帶來了又一個威脅,影響了從特斯拉(Tesla Inc.)到蘋果(Apple Inc.)等公司的運營。
Pinpoint資產管理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Zhang Zhiwei說,由於供應鏈中斷,5月份出口增長可能繼續疲弱。
“一個重大的宏觀問題是,出口訂單將在多大程度上轉移到印度和越南等其他新興國家,”他說。
彭博經濟學家指出,中國4月份的貿易數據讓人們得以一窺上海和中國其他地區的封鎖是如何影響全球商品市場的。看起來不太好。出口增長突然放緩,突顯出工廠產出和物流中斷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的壓力。進口增長從兩個月前的兩位數降至零,表明國內需求正在萎縮。
中國政府正在努力使生產恢複正常,但許多外國企業表示,他們仍然無法恢複生產,封鎖再次收緊,目前尚不清楚該市實際有多少地方已經複工。
貿易放緩令人擔憂,因為出口是中國最強勁的增長動力之一,幫助中國經濟擺脫了2020年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低迷,並在2021年實現了好於預期的增長。
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推動了進口。今年前4個月,中國煤炭進口額增長了近80%,而入境貨物量下降了16%。原油、天然氣和鋼鐵的價值也有所上升,但交易量有所下降。
中國從俄羅斯的進口增長了近57%,可能是受到石油、天然氣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推動,這些商品占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大部分。4月份出口降幅最大的是對俄羅斯的出口,較上年同期下降約26%,其次是(中國)香港、英國、日本和德國。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9.4%。
盡管有跡象顯示上月全球需求可能保持彈性,但中國貿易仍大幅下滑。雖然4月份韓國出口(世界貿易的領先指標)增長了兩位數,但對中國的出口下降了3.4%。
4月份的其他數據也顯示了與疫情相關的混亂對經濟的損害程度。制造業活動跌至2020年2月以來的最差水平,而物流瓶頸仍是一大壓力。供應商在向制造客戶交付原材料方面面臨兩年多以來最長的延誤,中國港口活動低於2020年第一次冠狀病毒爆發期間的水平。
中國當局承諾采取更多刺激措施,以實現今年約5.5%的經濟增長目標,但也堅持堅持嚴格的零新冠戰略——經濟學家稱這兩個目標相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