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當邊境巡邏人員把這名年輕的中國男子留在一個中轉站時,他看起來既迷茫又疲憊。28歲的鄧廣森(音譯)在過去的兩個月里,從中國南方的廣東省出發,通過飛機、公共汽車和徒步穿越了七個國家,到達了聖地亞哥,其中包括穿越了巴拿馬危險的達里姆海峽叢林。
“我沒什麼感覺,”鄧在聖地亞哥的停車場說,堅持用他從《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學來的蹩腳英語。“我沒有兄弟,沒有姐妹。我沒有親人了。”
鄧是大量湧入美國的中國移民中的一員,這是一條相對較新的、危險的路線,在社交媒體的幫助下,這條路線越來越受歡迎。根據巴拿馬移民局的數據,今年前9個月,中國人是第四大移民國籍,僅次於委內瑞拉人、厄瓜多爾人和海地人。
接受美聯社采訪的中國尋求庇護者以及觀察人士表示,他們正在尋求逃離日益壓抑的政治氣候和黯淡的經濟前景。
這些數據還反映出,在美墨邊境有更廣泛的移民群體,包括亞洲人、南美人和非洲人在內的移民蜂擁而至,這使得9月份成為非法越境人數第二高的月份,美國政府的2023年預算年度也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水平。
新冠疫情和中國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一度暫時遏制移民潮的增長,這種潮流曾在2018年急劇上升,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修改憲法以取消總統任期限制。如今,隨着中國經濟複蘇乏力,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移民潮又開始恢複。聯合國預計,中國今年將因移民而流失31萬人,而2012年為12萬人。
(截圖自美聯社)
它被稱為“潤學”。這個詞最初是為了繞開審查制度,用了一個發音與英文單詞“run”相似的漢字。現在其在網絡上已成為一個梗。
“這波移民潮反映了人們對中國的絕望,”中共中央黨校前教授蔡霞說。
“他們對國家的未來失去了希望,”現居美國的蔡說,“你可以看到他們當中有受過教育的,也有沒受過教育的,有白領,也有小企業主,還有來自富裕家庭的。”
那些無法獲得簽證的人正在尋找其他方式逃離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許多人出現在美墨邊境尋求庇護。從1月到9月,邊境巡邏隊逮捕了22187名從墨西哥非法越境的中國人,幾乎是2022年同期的13倍。逮捕人數在9月份達到最高峰4010人,比8月份增加了70%,其中絕大多數是單身成年人。
前往美國的熱門路線是經過厄瓜多爾,厄瓜多爾對中國公民沒有簽證要求。來自中國的移民和拉丁美洲人一起,在那里向北跋涉,穿過曾經難以穿越的達里姆平原,穿過幾個中美洲國家,最後到達美國邊境。這段旅程已廣為人知,在中文中有專門的名稱,即“走線”。
每月穿越達利海的中國移民人數一直在逐漸上升,從1月份的913人上升到9月份的2588人。今年前9個月,巴拿馬移民局登記了15567名中國公民越過達利海。相比之下,2022年有2005名中國人徒步穿越雨林,2010年至2021年總共只有376人。
短視頻平台和即時通訊應用程序不僅提供現場視頻片段,還提供從中國到美國的分步指南,包括打包什麼、在哪里找向導、如何在叢林中生存、住哪家酒店、在不同國家賄賂警察多少錢,以及遇到美國移民官員時該怎麼做。
翻譯應用程序允許移民獨自穿越中美洲,即使他們不會說西班牙語或英語。這趟旅程可能花費數千至數萬美元,由家庭儲蓄甚至在線貸款支付。
這與中國人付錢給蛇頭走私者並組團旅行的日子明顯不同。
有了更多的經濟資源,46歲的席燕(音譯)和她24歲的女兒宋思明(音譯)沒有走厄瓜多爾到墨西哥的路線,而是通過歐洲飛往墨西哥。在當地導遊的幫助下,母女二人於今年4月越過墨西卡利邊境進入美國。
“失業率非常高。人們找不到工作,”中國作家席燕說。“對於小企業主來說,他們無法維持自己的生意。”
席燕說,她今年3月決定離開中國,當時她去南方城市佛山看母親,但第二天只得離開,因為國家安全人員和警察騷擾她的哥哥,並告訴他,他的妹妹不允許進入這座城市。她意識到自己仍在國家黑名單上,六年前,她曾因為在海邊聚會紀念在中國監獄中去世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而被拘留。
她的女兒同意和她一起離開。這位母親說,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女兒在中國很難找到工作,變得很沮喪。
盡管在美國生存面臨諸多挑戰,但席燕表示,這是值得的。
“我們有自由,”她說。“以前只要有警車,我就會緊張。現在,我再也不用擔心了。”
希望在聖地亞哥進入美國的移民在兩堵邊境牆之間的區域或城市東部長滿灌木和巨石的偏遠山區等待邊境巡邏員來接他們。
許多移民在最終目的地附近城市被釋放,並獲得了法庭開庭日期,但這個瓶頸式系統需要數年才能對案件做出判決。錫拉丘茲大學交易記錄訪問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預算年度,中國移民獲得庇護的比例為33%,而所有國籍的移民獲得庇護的比例為46%。
聖地亞哥天主教慈善機構利用酒店為移民提供庇護所,其中包括9月份來自中國的1223名移民。所有國籍的人在該住所平均停留一天半,而中國遊客的平均停留時間不到一天。
“他們早上下車。到了下午,他們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他們要去紐約,去芝加哥,去各個地方,”該集團的首席執行官Vino Pajanor說。“他們不想待在避難所。”
9月份,美國邊境逮捕的中國人中有98%發生在聖地亞哥地區。在中轉站,移民們給手機充電,吃零食,瀏覽成堆的免費衣服,並獲得旅行建議。
便攜式廁所和問訊處的標誌,以及一名誌願者的揚聲器上關於免費機場班車的公告,都被翻譯成包括普通話在內的多種語言。出租車司機提供去洛杉磯的服務。
許多接受美聯社采訪的移民都沒有說出自己的全名,以免引起外界對他們案件的關注。一些人表示,他們是出於經濟原因而來,為此支付了30萬至40萬元人民幣(合4.1萬至5.6萬美元)。
最近幾周,中國移民擠滿了加州沙漠中的臨時營地,等待向美國當局自首,提出庇護申請。
在小鎮Jacumba附近,數百人蜷縮在一段邊境牆的陰影下和粗糙的篷布下。其他人則試圖睡在巨石上或那里為數不多的樹下。小營火讓他們在夜間保持溫暖。由於沒有食物和自來水,移民們只能依靠誌願者分發瓶裝水、熱燕麥片、花生醬和果凍三明治。
陳一曉(音譯)說,他來到美國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旅程。他說,在家鄉生活變得很艱難,一些移民遇到了政府的問題,還有一些移民在生意上失敗了。
“我現在很高興來到美國。這是我夢想中的國家,”陳說,他計劃和他在紐約的親戚一起在那里找工作。
在聖地亞哥的中轉站,鄧前往洛杉磯郊區的蒙特雷公園,20世紀80年代該公園曾被稱為“小台北”。但當他沒有向邊境巡邏隊提供美國地址時,一名特工安排他於明年2月份在紐約的移民法庭首次出庭。
鄧說,他在廣東的一份工作要求他騎摩托車,他認為這很不安全。當他背着小背包坐在中轉站的路邊徘徊時,幾個非洲人走過來問問題。他告訴他們,他剛到美國時口袋里只有88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