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麥肯錫表示,中國消費者短期內不會大筆支出,企業需要采取更具戰略性策略來開拓市場。中國消費未有強勁V型複蘇跡象,消費者信心保持在疫情期間水平。該機構指出,中國零售額總體上仍然低迷,且樓市複蘇並未達到人們的預期。
麥肯錫亞洲消費者和零售業務負責人Daniel Zipser表示:“我希望明年我們能看到逐步改善,但沒有跡象表明這應該是一場強勁的V型複蘇。”
(來源:CNBC)
美國CNBC引述他所說,自2020年初新冠大流行爆發以來,中國的零售銷售總體上仍然低迷。盡管疫情控制已於2022年底結束,但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下降和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給中國總體經濟帶來了壓力。
展望未來,他認為增長預計將放緩。他指出,中國政府正在解決房地產行業長期存在的問題,而與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的緊張關系則有所加劇。
Zipser在周四(11月30日)的電話采訪中指出,所有這些都使中國消費者信心保持在大約12個月前的水平,當時該國仍生活在新冠疫情限制之下。
“總體經濟複蘇和樓市複蘇並未達到人們的預期,”他表示。“人們意識到地緣緊張局勢,非常清楚的是,出口下降。”
“他們還沒有信心2024年、2025年情況會有所不同。”
盡管總體形勢低迷,但中國消費企業受到的影響卻存在差異。
麥肯錫對80家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的上市消費品公司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存在顯着差異,許多公司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而另一些則出現了兩位數的下降。
“我認為在過去,你可以投資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一切都會增長,大多數公司都表現良好,”Zipser說。“那些日子已經結束了。”=
他說,如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產品更加重要,“消費者也更加成熟”。
隨着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繁榮,這些品味迅速發生了變化,為蘋果和星巴克等美國公司創造了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2年至2022年間,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一倍多,達到12720美元。數據顯示,美國人均GDP在這10年里增長了約47%,到2022年達到76398美元。
中國龐大的體量意味着,即使經濟從高速增長放緩至每年4%或5%左右,其零售額增量也將相當於韓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零售總額的總和。
較慢的增長仍然是增長,中國10月份零售額同比增長7.6%,超出分析師預期。主要電子商務公司報告第三季收入增長,盡管大多數公司的增長溫和,但以低價為主的拚多多收入相比較低基數幾乎翻了一番。
Zipser表示,中國消費者在服務上的支出高於在商品上的支出。“我們尤其看到餐飲公司表現良好,”他說,並指出酒類等相關品類也得到了提振。
他表示,隨着申請簽證變得更加容易並且航班成本下降,他預計中國人將更多地出國旅行。
麥肯錫的報告發現,國際旅行僅為大流行前的50%左右。
Zipser補充道,與更成熟市場中價值品牌的崛起相比,高端品牌在中國總體表現良好。
他說,這是因為當中國消費者“降價”時,他們實際上不是購買更便宜的品牌,而是尋找打折的方式購買相同的產品,減少總體支出或購買較小的包裝尺寸。
適應新消費趨勢的公司也表現出色,麥肯錫發現,在11月11日結束的最新雙十一購物節期間,傳統電子商務渠道的商品總量比2022年下降1%。
報告稱,相比之下,直播的GMV在此期間增長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