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本周,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展望,中國資產受到猛烈衝擊,股市惡化,外資拋售壓力加劇,中國國有銀行出售穩定人民幣匯率。有分析指出,穆迪下調展望令中國政府對抗市場空頭的“戰爭”變得更加複雜。
本周,穆迪(Moody’s)對中國的負面展望加劇北京方面與市場空頭的鬥爭,加大了政府的壓力,要求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在投資者信心惡化之際提振不斷下跌的股市,穩定人民幣匯率。
在周二的聲明中,穆迪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趨弱,強化了全球對中國經濟奇跡已經結束的擔憂,這可能會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保持中國主權評級為A1的同時,穆迪將中國主權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市政債務和房地產市場的困境不斷加劇。這種擔憂促使其他機構將其與日本在“失去的幾十年”經濟停滯之前出現的類似宏觀經濟症狀進行比較。
盡管中國不斷上升的債務水平和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長期以來一直是外界談論的話題之一,但一家評級機構的聲音具有足夠的分量,足以重新引發對中國資產的拋售,並促使國有銀行在市場上采取行動。
“這是一場金融戰爭,”Water Wisdom Asset Management創始人兼首席信息官Yuan Yuwei表示。
穆迪此舉“將引發外資減持中國資產,也將推高中國的融資成本,可能導致資產質量惡化。”
有關部門已采取了一系列經濟支持措施和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振股市,包括下調印花稅、放緩上市步伐,以及讓政府支持的基金購買股票。
為了安撫市場,官方的《上海證券報》周三報道稱,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將推動改革,以吸引更多長期資本進入市場。
上周,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平台——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表示,已開始購買指數基金以支撐市場,此前主權基金中央匯金投資也采取了類似舉措。
但另一方面,由於信心依然低迷,中國經濟前景的疲軟可能難以擺脫。
美國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Ryan Yonk說:“如果主權債務的保險成本繼續上升,救助開始,中國股市和整體經濟面臨的壓力可能會增加。”
荷蘭國際集團(ING)亞太區研究主管Rob Carnell表示,中國已經使用了許多工具來提振需求,但效果有限,“因此讓人們重拾對這個市場的信心將非常困難。
分析師警告稱,最終,只有中國拿出一份可信的長期路線圖,解決制約其增長潛力的結構性弱點,市場情緒才能持續企穩。
Federated Hermes高級投資組合經理Calvin Zhang表示:“中國目前的首要任務是穩定增長勢頭,增強對未來的信心。”
Zhang說,中國應該增加財政支出,解決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
今年10月,中國公布一項計劃,計劃在年底前發行人民幣1萬億元(合1390億美元)的主權債券,將2023年的預算赤字目標從最初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提高到3.8%。
人民幣擔憂
本周,中國藍籌股指數遭到重挫,周四觸及近五年來最低水平。
主要國有銀行周二和周三也大舉拋售美元來穩住匯率。近幾個月來,中國央行使用了各種工具來遏制人民幣的跌勢,包括在市場開盤前提高人民幣中間價。不過,資金外流壓力仍然很高。
中國在7月至9月錄得首次外國直接投資季度赤字,而高盛的數據顯示,9月份從中國流出的資金達到750億美元,是自2016年以來最大的月度流出。
分析師表示,穆迪下調前景展望可能會進一步加大風險。
大華繼顯駐香港財富管理部門首席投資官Qi Wang表示:“這對投資者對中國本已低迷的信心是一個打擊。”
Wang說:主權信用是中國資產的基礎,因此此舉“肯定會影響人民幣匯率,降低全球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但並非所有人都看跌。
競爭對手惠譽國際評級和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均未調整各自的中國信用評級。惠譽8月份確認了中國的A 評級,展望為穩定;標普全球周三表示,保留中國的A 評級,展望為“穩定”。
一些市場人士指出,美國類似的評級變動對市場的長期影響有限。
“就像多數人對美國信用評級遭下調不以為然一樣,多數投資者也會對中國信用評級遭下調不以為然,”Rayliant Global Advisors首席投資官Jason Hsu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