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今年以來,中美關系持續緊張,甚至在軍事方面曾發生兩起海空險些相撞的事件,美國將中國視為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最大挑戰,為對抗中國,美國加大力度加強在亞洲的軍事關系。
2023年,作為與中國競爭的一部分,美國做出了巨大努力,加強了與盟友和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關系。
今年5月30日,美國指責中國在南海上空進行“不必要的侵略性演習”,攔截了一架美國偵察機。據美國軍方稱,一架美國RC-135飛機當時正在敏感航道上空執行例行任務,中國戰鬥機直接飛到其機頭前方。
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分享的一段視頻顯示,RC-135的駕駛艙在中國飛機的湍流中搖晃。
幾天後的6月5日,美國再次指責中國在其一艘軍艦附近進行了“不安全”操作。這次是在台灣海峽的一艘軍艦附近。美國印太司令部再次發布了該事件的視頻,顯示一艘中國海軍艦艇在距離一艘美國驅逐艦約137米(150碼)的地方突然橫穿其航道,迫使後者減速以避免相撞。
華盛頓方面表示,這次險些脫險表明中國“越來越咄咄逼人”,但北京方面表示,美國是罪魁禍首,指責其對手故意“挑起風險”,派遣飛機和船只在中國海岸附近進行“近距離偵察”——中國表示,此舉對其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這次險些相撞讓人想起了2001年4月1日發生的一起致命事件,當時一架中國戰鬥機和一架美國偵察機在南中國海上空相撞。此次撞擊導致中國飛機墜毀,飛行員死亡,而美國飛機被迫在中國海南緊急降落。24名美國機組人員被北京扣留11天,直到華盛頓為此事道歉後才被釋放。
美國認為中國是對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最大挑戰,指出北京的快速軍事建設——這是和平時期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建設——以及中國對台灣、東海和南海的主權主張。美國軍方在中國附近有爭議的水域進行“航行自由演習”,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領導的美國政府深化和擴大其在亞太地區外交和軍事存在努力的一部分。
這項努力在過去一年加速,從日本延伸到菲律賓和澳大利亞,從印度延伸到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正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東南亞項目主任Gregory Poling所說,這是“一代人的努力”,包括在該地區開設新的大使館,部署軍隊和更先進的軍事資產,以及進入面向南中國海的關鍵地區。
中國則指責美國奉行“遏制、包圍、鎮壓”政策,目的是阻礙中國經濟發展。其領導人已承諾抵制。
中國領導人指出,美國的這場選戰“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他在3月份的一次演講中呼籲國人“敢於戰鬥”。中國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上發表講話,譴責華盛頓的“冷戰思維”,並表示北京不會被嚇倒,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分析人士表示,隨着中美之間關於誰將在全球舞台上制定規則的競爭加劇,緊張局勢只會進一步加劇。盡管超級大國之間的競爭可能在短期內給亞太國家帶來好處——尤其是在基礎設施貸款和外國直接投資方面——但這些國家未來可能會發現,不得不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時更具挑戰性。
“這是一場關於基於規則的秩序是什麼樣的競爭,至少在亞洲是這樣,”Poling告訴半島電視台,“這是關於現有的全球規則是否繼續適用於亞洲,或者中國是否能夠開辟一個巨大的豁免領域,使其偏好的規則占主導地位。
Poling說:“顯然,至少未來幾十年將以這種日益激烈的競爭為特征。除非中國改變其在這方面的戰略……否則我們將看到,不僅美中之間,而且中國與大多數鄰國之間的競爭將繼續強化,緊張局勢將繼續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