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為什麼美國大舉從中國“撤資”,投資者開始對中國說“不”?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中國>正文

《福布斯》:為什麼美國大舉從中國“撤資”,投資者開始對中國說“不”?

文 / Dana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一(1月1日),《福布斯》報道稱,華爾街似乎已經失去了往日投資中國的熱情。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投資組合流量首次顯示出中國股票和債券的淨撤資。

(圖源:福布斯)

除了華盛頓對中國貿易和經濟日益增長的敵意之外,美國投資者也有自己的理由遠離中國。例如,他們擔心大量且不斷增加的可疑債務給中國金融帶來的負擔。他們對中國整體經濟放緩以及最近基礎設施支出未能發揮曾經令人印象深刻的有效性的消息變得警惕。他們不無道理地想知道,這一情況是否預示着更根本的中國經濟問題。

數據很有說服力。北京國家外匯管理局報告稱,不久前,美國大量投資中國股票和債券是常態,但並沒有出現大幅資金外流。例如,2018年,即使特朗普總統開始對中國商品進口征收懲罰性關稅,美國投資者仍淨增購了170億美元的中國股票和債券。盡管發生了新冠疫情,2020年淨流量仍增至360億美元。2021年這一資金流持續保持,淨流入幾乎超過200億美元。但到了2022年,淨投資組合幾乎停止了,今年截至10月(可獲得數據的最新時期)的淨流出額約為310億美元。

私人投資統計數據也出現了同樣的模式。多年來,美國投資者對中國的熱情促進了多家專門投資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追蹤另類投資資金流向的私人咨詢公司Prequin表示,截至2019年,面向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吸引了高達140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大部分資金來自個人和養老基金。到2021年,這一數字已縮減至930億美元,而從2023年到10月,這些資金流入已縮減至僅40億美元。

如果說華爾街的走勢主要是出於其自身原因,那麼華盛頓無疑對投資者的重新思考做出了貢獻。自2022年以來,美國政府對中國發動了一場只能被稱為貿易戰的戰爭。拜登總統盡管發表了競選言論,但仍保留了特朗普於2018年和2019年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白宮禁止向中國出售先進半導體,並限制美國人投資中國技術的能力。最近,華盛頓明確表示,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中所體現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將不適用於由中國公司制造或含有大量中國零部件(包括電池)的產品。政府如此大力的努力,不免影響了投資者的思考。但美國企業和美國投資者對中國的擔憂與華盛頓無關。

最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大量且日益嚴重的可疑債務。許多美國投資者都持有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幾乎所有這些開發商都面臨違約威脅。所涉及的損失和潛在損失自然讓這些投資者和其他人對向中國輸送更多資金持謹慎態度。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壞賬給中國整個金融業帶來的負擔。人們擔心,即使是沒有直接面臨開發商債務風險的公司也會因有此類風險的借款人而蒙受損失。此外,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過剩。很少有美國人直接接觸這些債務,但他們擔心,如果暫停或延遲償還這些債務,中國的任何投資都可能受到影響。在更普遍的層面上,美國投資者擔心,無論其來源如何,壞賬的比重將限制中國金融支持可能促進經濟增長並從而促進中國所有投資回報的新項目的能力。

除了這種失敗前景之外,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普遍放緩。即使是樂觀主義者面對這個消息也猶豫不決。畢竟,投資中國股票和債券的最初吸引力在於快速增長帶來的誘人回報。特別令人擔憂的是,最近通過基礎設施支出刺激經濟的努力並沒有像以前那樣產生強大的積極影響。盡管投資界很少有人對這些失敗提供具體解釋,但投資者仍然擔心它們可能預示着中國經濟性質發生更根本性、更無吸引力的轉變,這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沒有具體細節,這種擔憂也足以促使投資者轉向其他地方。

面對所有這些考慮,更不用說中國對國家安全的近乎癡迷使得投資決策所必需的數據收集幾乎不可能,不難看出為什麼華爾街對中國投資失去了曾經的熱情。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投資者的擔憂如何呈現出自我實現的預言的特征。中國需要外部投資——以幫助支撐其脆弱的財務狀況,並將技術和商業專長引入。華爾街的擔憂通過拒絕中國提供所需的投入,可以拒絕中國的這些需求,從而確保複蘇將比其他情況更弱,並且像投資者擔心的那樣弱。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