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近日,中國油罐車裝運食用油亂象再度引發中國社會的食安恐慌,除了社媒上的強烈反應,當局也進行嚴厲批評並展開調查。有觀察人士也指出,這則醜聞出現在一個政治敏感時期——三中全會之前,新聞沒被掩蓋或許暗示官方思維的轉變。
據新京報7月2日說,記者今年5月在經過長期調查後發現,中儲糧用油罐車既運煤制油,又運諸如烹飪油、豆油和糖漿等食品,而且之間沒有衝洗清潔。
一位被該報引用的司機表示,使用汙染的燃油卡車運輸食用油的情況非常普遍,以至於在行業內被視為“公開的秘密”。
調查報道說,目前在食用油運輸方面,沒有強制性國家標準,只有一部推薦性的《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範》,其中提到運輸散裝食用植物油應使用專用車輛。由於是推薦性的國家標準,這意味着對廠家約束力有限。
社媒軒然大波
這一報道引發了社交媒體上對食品汙染的軒然大波。在微博——中國的X(前稱為推特)——上,有關該醜聞的帖子成千上萬,累計獲得了數百萬的瀏覽量。
“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問題,”一條被點讚超過8000次的評論說。另一條評論說:“作為一個普通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本身就已經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許多人將其與2008年的三鹿奶粉醜聞相提並論,當時約有30萬名兒童生病,至少6人死亡,原因是食用含有高水平工業化學品三聚氰胺的奶粉。
“這比三鹿醜聞更糟糕,不能僅憑一份聲明就能解決,”一位用戶評論道。
另外,小紅書等中國社群平台則出現“去香港買油”的話題,有網友提到“以後坐地鐵去香港買油回來炒菜嗎?”還有人直言“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運食用油,怎敢成‘公開的祕密’,大家去香港走起,買油!”
中國當局誓言調查
這起案件是對中國政府執行食品安全標準能力的最新打擊。中國政府表示,將調查有關油罐車在運輸有毒化學品後未能正確清潔就用於運輸食用油的指控。
據稱,此事涉及多家中國大型公司,中儲糧上星期六(6日)在微博發文承諾將開展專項排查,對於檢查發現存在違反規定的運輸單位和承運車輛,立即依法終止運輸合作,並列入集團公司服務采購“黑名單”。
除了社交媒體上的公眾強烈反應,國家媒體也對這種涉嫌的不當行為進行了嚴厲批評。中國食安辦強調,對於違法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將依法嚴懲、絕不姑息。同時舉一反三,組織開展食用油風險隱患專項排查。調查處置結果將及時公布。
在地方層面,河北省和天津市政府也表示正在調查此事。
醜聞為何在三中全會前被曝出來?
觀察人士稱,中國公司使用相同的卡車運輸燃料和食用油的醜聞可能會在下周的一次重要政治會議上被提出,並可能促使北京收緊食品安全政策。
觀察人士稱,盡管這個醜聞出現在一個政治敏感時期——即將於下周一開始的中共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之前——北京似乎並沒有試圖掩蓋這個醜聞。
關於這篇報道的審查非常有限,該報道涉及了國有企業中儲糧的子公司和民營企業匯福糧油集團。這兩家公司都已啟動了自己的調查。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Wang Xiangwei表示,北京似乎采取了“直面這個問題”的態度。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互聯網用戶能夠對這個醜聞發表諷刺性的評論。同時,國務院也立即采取行動,組建了一個聯合檢查組來解決這個問題,”前《南華早報》總編輯Wang說,“一切跡象表明,他們希望將這個醜聞轉化為一個機會,以實現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著名指示:黨的使命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習近平主席多次誓言要解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在2013年的一次講話中,他說,每當想到這些問題時,他的心情“變得非常沉重”,並警告說,如果“連食品安全都做不好”,黨的執政合法性將受到質疑。
一位在中國大陸的政治分析家表示,鑒於最新的醜聞,食品安全問題可能會在下周的中共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被提出,並可能在會議結束後發布的“決議文件”中提到。
“包括改革在內的討論肯定會涉及這個話題,因為這是關系到人民生活的最關鍵和重要的問題,”這位分析家匿名說道。
官方思維的轉變:媒體監督不可或缺?
他說,這起醜聞將突顯加強監管監督的必要性,也可能影響相關中國出口產品及其運輸方式。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Xie Maosong認為,在第三次全體會議的最後公報中,食品安全可能會獲得“更高的優先級”。
與此同時,北京外國語大學退休新聞學教授Zhan Jiang說,揭露這些涉嫌不當行為的報道表明,“媒體監督在任何國家都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在當代中國”。
他表示,這可能導致官方思維的轉變,“認為媒體對社會問題的報道和負面報道具有破壞性,會影響穩定”。
過去幾十年里,調查記者在中國揭露了多起食品和藥品安全醜聞,包括奶粉被三聚氰胺汙染,導致六名嬰兒死亡。但隨着北京繼續加強對媒體的控制,他們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
香港浸會大學的Wang表示,新京報的報道揭露了一起重大醜聞,並“展示了大陸的調查性新聞並未死去……盡管政治環境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