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萬億美元債市恐“泡沫化”!彭博社:央行準備一場“大膽”新政策實驗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中國>正文

中國4萬億美元債市恐“泡沫化”!彭博社:央行準備一場“大膽”新政策實驗

文 / 小蕭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彭博社報道,中國央行正準備在全球貨幣政策上進行一次大膽的新實驗,借鑒對衝基金的做法,安排賣空債券。文章稱,中國央行安排借入和出售政府債券,行長潘功勝擔心4萬億美元市場出現泡沫。

就在中國高層官員為本周召開、五年一度的三中全會做準備、制定未來宏觀經濟政策的同時,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領導下,該行正忙於籌備可以出售的“數千億”政府債券,以防止中國4萬億美元的債務市場形成泡沫。

長期以來,中國央行一直回避量化寬松政策,如今準備采取非常規政策,通過直接在債券市場交易來控制收益率,但方向卻不同尋常。美聯儲和其他央行在經濟停滯時買入債券以壓低收益率,而隨着債券市場反彈至創紀錄水平,中國央行正準備賣出債券以引導長期收益率走高。

(來源:Bloomberg)

報道提到,這是潘功勝面臨的複雜而又相互衝突的挑戰的一項政策試驗。深陷房地產低迷和通貨緊縮的中國經濟顯然需要低利率環境,但利率不能太低,以免損害銀行利潤、導致債務泛濫或在美元霸權時期削弱人民幣。

“隨着最終目標實現軟着陸,這個過程變得越來越難以管理,”紐約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表示。“有太多的變動需要逐漸放緩。”

雪上加霜的是,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其數億儲蓄者除了傳統的避險債券外,幾乎沒有其他可行的投資選擇。房價正在下跌,股市低迷,監管機構正在收緊對高風險替代投資的監管。

“股市是一場災難,信貸風險高,房地產方面,忘掉它吧。外國投資受到限制,也有其自身的風險,”日內瓦GAMA Asset Management SA投資組合經理、擁有37年從業經驗的Rajeev De Mello表示。“這確實令人擔憂。”

(來源:Bloomberg)

結果是,收益率似乎不斷下降,央行也敲響了警鍾。首先,收益率下降加劇了人們的猜測,即中國央行將需要引導官方利率下降,但由於擔心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中國不願這麼做。中國的目標是實現“強勢貨幣”,以鞏固其作為主要金融強國的地位。

盡管低收益率可以降低從企業債務到住宅抵押貸款等各類債務的借貸成本,從而支撐經濟增長,但長期低收益率只會加劇人們對中國經濟日本化的擔憂。

最令中國央行擔憂的可能是,如果通脹再度抬頭,收益率飆升,低收益率債券購買激增可能導致中國銀行業重度依賴型經濟遭受巨額損失。一些投資者借錢購買債券,如果短期和長期收益率不匹配,他們將面臨資金緊縮的風險。

潘功勝上個月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矽谷銀行的倒閉向世界各國央行表明,它們應該監控和防止金融市場風險的積累。

據知情人士透露,彭博社此前報道稱,中國央行開始對區域性銀行的債券投資進行新一輪檢查,以評估債券銷售的潛在影響並為未來措施做準備。

自4月底以來,中國官方發出的警告基本沒有引起重視。相反,投資者繼續追逐勢頭,對經濟短期內出現好轉的前景持懷疑態度。

上海天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Chen Kang表示:“市場正在與中國央行博弈,過去的市場逆轉通常是由經濟好轉、信貸風險和貨幣政策收緊引起的。這些事情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發生。”

彭博策略師Mary Nicola提到,如果不進行重大的結構性改革來促進消費拉動型增長並管理人口結構轉型,中國很可能會進一步步日本後塵。持續的低收益率和低迷的經濟表現將成為新常態。

因此,中國央行決定采取直接方式。由於自身資產負債表上沒有足夠數量的國債,中國央行安排從一級交易商借入國債,進行所謂的公開市場操作。這將使其能夠隨意出售債券,以將收益率拉低至最低水平。

市場正在猜測何時會出現這樣的舉措,彭博社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央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紅線為2.25%,周二的交易價格大致如此。本月早些時候,該基準創下了2.18%的曆史新低。

周一(7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意外放緩至五個季度以來的最差水平,原因是消費者支出疲軟削弱了出口繁榮。如果曾威脅提高中國商品關稅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連任,逆風可能會加劇。

(來源:Bloomberg)

本周的全體會議是一場政治盛會,而非政策盛會,這意味着投資者不應期待會議將推出任何具體的大規模刺激措施。相反,7月底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將成為政府放棄限制、尋求刺激增長的下一個機會。

風險在於,如果政策支持持續缺失,中國央行引導收益率的工作將變得更加困難。鑒於市場上缺乏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的任何反彈都可能最終成為債券多頭重返市場的機會。

(來源:Bloomberg)

根據中國央行數據,5月份中國國債餘額為30.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4.2萬億美元,而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為163.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為境內債券。散戶投資者的投機性購買、基金經理借資金流入而產生的需求,以及尋求更高收益的公司購買推動了今年的漲勢。

盡管自2023年底以來國際投資者的持倉有所增加,但5月份的持倉量仍僅占7%。一些人對中國央行的目標持謹慎態度。

貝萊德駐新加坡亞太區基本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尼拉傑·塞斯(Neeraj Seth)表示,債券發售計劃的消息“讓我們更加中立,你不想妨礙中國央行試圖調整曲線”。

但對於布蘭迪萬全球投資管理公司(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資組合經理Carol Lye來說,債券市場的上漲勢頭仍有所減弱,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增長依然疲軟的情況下。

“可能正在形成一些泡沫,”她說。“總有一天我們必須離開,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