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法國總統大選的第二輪投票將在本周日(4月24日)舉行。如果現任總統馬克龍獲勝,那他將成為繼希拉克(1995年-2007年)後,首位成功連任的法國總統。
而如果國民聯盟的勒龐贏得大選的話,那她將成為法蘭西共和國史上的首位女性大總統。
觀察人士指出,這次大選的結果有可能改變歐洲的政治平衡,重塑法國跟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甚至對法國跟台灣的關系也造成影響。
當前的法中關系可以用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在2020年與來訪的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談時所說的一句話加以概括:“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中國是法國的夥伴;在貿易和經濟等領域,中國是競爭對手;而在政治體制上,中國屬於敵手。”
這種對於當下法中關系的描述,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年訪歐時對美中關系的描述有異曲同工之意:“該競爭的時候競爭,能合作的時候合作,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
法國國際關系研究院(IFRI)的研究員朱利安在4月份的《遠景基金會季刊》上撰文分析了法國大選後中法及台法關系的走向,文章的標題是“馬克龍:台北與北京的首選”。
朱利安指出,“馬克龍更傾向於維護法中雙邊關系,同時在幕後支持歐盟在5G基礎設施、貿易和投資或人權等問題上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同樣,在法國國內,政府從未對中國過於嚴厲,然而在維吾爾問題、香港和台灣問題上則一直采取更強硬的立場。但馬克龍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承諾使他成為北京的最佳選擇。”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法關系研究者表示,如果馬克龍連任成功,其對中外交的務實主義立場將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雖然馬克龍傾向於通過歐盟-中國的外交框架向中國表達更強硬的立場,但在投資和貿易等觸及實際經濟利益的問題上,馬克龍則更傾向於在中法兩國的框架內實現利益最大化。在新疆、香港及人權問題上,強硬的立場表明會在雙方認識的底線上進行”。
而對於法台關系,朱利安則指出,“2020年12月在普羅旺斯地區的艾克斯成立了一個新的台北代表處。法國和台灣的議會間也實現了互訪。2021年,法國議會兩院都以非常大的優勢投票支持台灣在聯合國機構的代表權。台北肯定會從馬克龍的另一個五年任期中受益”。
但如果勒龐在第二輪選舉中翻盤當選,也許會出現很大的不確定性。
勒龐在競選期間一直誓言要在印太地區對抗中國。為了達到對抗中國的目的,勒龐稱決不能讓中國和俄羅斯結成所謂的的“巨型聯盟”。而在中俄兩國之間,她更願意選擇與俄羅斯這個 “歐洲大國”交往 ,而不願與中國接觸和合作。
4月18日,勒龐在接受法國電台采訪時再次表明了這個立場:“如果我們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即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與人口最多的國家聯合起來,那我們將會讓地球上最大的原材料生產國與世界上最大的產品制造國聯合起來,也許我們還會讓他們成為世界第一大軍事力量。我認為這很危險。因此,在烏克蘭戰爭結束、雙方簽署和平協議後,法國有必要使用外交手段來避免俄羅斯與中國的這種聯合,因為這可能成為21世紀對我們的威脅。”
而勒龐的反歐盟立場,也許還會弱化歐盟的凝聚力,進而讓中國漁翁得利。
朱利安指出,“如果勒龐贏得選舉,法國在歐盟外交政策中的外交影響力將立即下降。這可能最終有利於中國,因為中國對一個分裂的歐洲有興趣。通過在歐盟成員國之間制造新的分歧,勒龐會間接地推動北京在歐洲的議程”。
這樣的擔憂情緒甚至引發了德國總理肖爾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葡萄牙總理科斯塔的深切憂慮。在法國《世界報》4月21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他們含蓄地鼓勵法國選民在第二輪投票中支持馬克龍,而非勒龐。文中這樣寫道:“法國人民面臨的選擇對法國和對我們所有歐洲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一個民主候選人和一個極右翼候選人之間的選擇,而極右翼候選人公開站在那些攻擊我們自由和民主的人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