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本周,我们再次见证历史:7月13日,欧元/美元跌破平价,为自2002年12月以来的首次。这不只是欧元自身的变化——经过漫长讨论和规划才得以问世的欧元,除了有货币职能之外,还背负着欧洲国家的夙愿: 通过货币一体化引领欧洲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专栏撰文说,大致而言,欧元/美元走下坡路,可能使欧洲出口货物对欧元区以外的买家更有吸引力,但同时也会推升进口商品的欧元价格,从谷物到工业产品都会受影响,势必给欧洲本已灼热的通胀火上加油。
克鲁格曼指出,正如在汇率分析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已故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家多恩布希所言,长期而言,决定汇率的是基本面因素。简单说就是,一国货币的价值往往会在某个“使该国产业在世界市场有竞争力”的价位稳定下来。
短期来看,货币政策可能使汇率暂时偏离长期价值。美联储近来积极加息,但欧洲央行基于欧洲通胀主要受暂时性因素所驱动、并不是因为经济过热,至今尚未启动升息(尽管该央行已表明打算下周小幅提高利率),这使得美元资产的投资收益相对较高,吸引资金流入美国,进而为美元升值推波助澜。但考虑到未来美元终将回归长期价值水平,届时美元回落所带来的资产损失将抵销目前美元资产较高的收益,因此,美元兑欧元可能只会升到“预期资本损失刚好抵销美债与欧元债利差”的价位。
欧元重挫只反映欧美利差?
乍一看,这似乎可说明最近欧元/美元为何急贬。但克鲁曼指出,他认为欧元急贬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利率。克鲁曼认为,欧元贬值背后有更深层的因素。常见的观察是,弱势货币未必是经济疲弱的征兆;但就欧元现况而论,克鲁格曼认为,欧元走软确实反映实际经济疲软——尤其因为欧洲,特别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错误押注于独裁者会讲道理。
先谈政策利率。欧美利率政策近来出现分歧,但以前也曾发生过。2016年至2019年,美联储加息的幅度比今年累计升幅更大,因为当时美联储唯恐经济会变得过热(如今证明是误判),而欧洲央行并没有这么做。而当时并未发生欧元像现在这样急贬的情况。
其次,央行所能控制的是短期利率,而这些利率对实质经济最重要的部分(像是住宅、企业投资、汇率)只有间接关联。相比之下,对这些事情影响更大的是较长期的利率,如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而这些较长期利率的水准,与其说全看美联储或欧洲央行现在做什么而定,不如说更取决于对美联储或欧洲央行未来政策的预期。
那么,问题来了:欧洲央行目前为止在收紧政策方面所做得远不及美联储,但欧洲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却与美国相差无几。
在大西洋两岸,利率均已跃升大约1.5个百分点。尽管欧洲央行动作较迟缓,但投资者似乎仍相信欧洲央行最终会大幅紧缩。或许那是因为欧洲对“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物价上涨带动工资上涨、进而又推升物价,形成一种循环)的抵抗力似乎比美国脆弱。这一方面是因为欧洲拥有强大的工会,要求加薪以抵销生活费的上升,另一方面是因为能源价格大涨引发的通胀冲击在欧洲更严重,主因是欧洲大陆严重依赖俄罗斯供应天然气。
欧元大跌的真正核心因素
克鲁格曼怀疑,导致欧元大跌的核心因素不是利率,而是投资者对欧洲竞争力的看法大幅下修,对欧元长期价值的观感因而随之降低。
他提出一个“有点简化但并不偏离事实”的说法:过去20年来,欧洲尤其是德国试图把经济繁荣建立在两大基础上。一大支柱是从俄罗斯进口便宜的天然气;另一支柱是把制造品出口到中国。
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入侵乌克兰,使第一个支柱彻底垮了。第二个支柱如今也摇摇欲坠,既因中国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也因人权问题使外企越来越顾忌与中国做生意。
因此,欧洲遭遇麻烦,欧元贬值或许只是问题的症状罢了。
克鲁格曼认为,欧洲经济不至于沉入深渊,这些毕竟是先进、能力强的经济体,科技水准完全可与美国平起平坐,假以时日,应能走出一条不需俄国天然气并减少倚赖中国市场的路。但欧洲现在处境糟糕,主要是因为政治领导人(特别是德国)此前拒绝认清一些政治问题,如今正为此付出代价,欧元贬值就是对这一代价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