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英國路透社2月7日報道稱,據四位知情人士透露,上海計劃加快對希望將本地數據發送到海外公司的審批速度,路透社稱,這將是中國嚴格數據監管一年多以來,對數據管控的重大放寬。
(截圖來源:路透社)
其中兩位消息人士稱,上海政府最近幾周與一些在上海經營的外國公司的代表討論了所謂的“快速審批”計劃,這些公司包括西方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
這一計劃出台之際,正值中國尋求吸引外國投資者之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努力應對疫情後複蘇乏力、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市場動蕩加劇的問題。
外國金融公司一直在遊說中國當局允許跨境信息共享。此前,中國政府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加強對境內產生的數據的控制。
2022年公布的規定要求,所有與國內業務有關的“重要”數據離岸轉移,都必須通過中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CAC)的安全審查。這些規定造成轉讓的無限期拖延、外國公司之間的混亂和擔憂。
兩位消息人士稱,上海可能會允許外國公司利用其龐大的自由貿易區將數據轉移到海外,這使得當地政府能夠向在那里運營的全球公司提供稅收和其他激勵措施。
他們補充說,上海政府的計劃(其細節此前未被報道)將與網信辦的跨境數據傳輸審批系統分開,後者將繼續適用於中國其他地區的外國機構。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表示,上海市政府的舉措可能會在今年實施。
由於此事的敏感性,所有消息人士都拒絕透露姓名。
針對路透社最新消息,上海政府和網信辦沒有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上海市政府周二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稱,上海計劃允許金融機構根據國家數據傳輸安全協議向海外傳輸業務數據,但沒有提供細節。
亞洲證券業和金融市場協會(Asia Securities Industry &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去年6月曾表示,如果中國的數據監管仍然模糊或嚴格,外國金融公司對中國的興趣可能會受到抑制。
這一代表全球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金融遊說團體表示,應該允許跨境轉移投資前景、投資組合分析、股權和反洗錢信息等數據。
路透社指出,對在岸數據的困惑和擔憂已經加劇外國公司對中國的不滿情緒。中國商務部上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外商直接投資10多年來首次出現萎縮,凸顯北京在贏回外資企業方面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