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億萬富翁、英力士集團董事長Jim Ratcliffe警告道,歐洲必須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類似美國的關稅,否則將面臨化工行業崩潰的風險。
在致歐洲議會議員的信中,Ratcliffe表示,化工生產商正面臨破產的危機,原因是能源成本飆升和綠色稅收負擔加重。
他以自己公司位於德國科隆的龐大乙烯工廠為例,稱該工廠的天然氣費用比美國同類工廠多支付1億歐元(約合8300萬英鎊),電費多支付4000萬歐元。此外,還需支付近1億歐元的碳稅。
Ratcliffe表示:“目前該行業正面臨危機,處於如此巨大的劣勢下。公司不是在為未來的增長進行投資,而是在為生存而奮鬥。”
他還補充道:“政府政策將導致歐洲的所有石化企業關閉。這一政策的後果是,歐洲將從美國和中國進口所有的原材料,而這兩個國家將從中獲益。通過去工業化來實現歐洲脫碳是愚蠢的。我們失去的是就業和安全,而二氧化碳最終還是會飄回歐洲。”
這位億萬富翁的警告正值分析師指出,盡管全球需求疲軟,中國的石化產品卻大規模湧向全球市場。
為了防止歐洲的化工行業“滅絕”,Ratcliffe呼籲立法者采取緊急行動。他補充道:“解決辦法是取消碳稅,為工業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能源,並鼓勵增長和清潔技術。”
Ratcliffe指出,“我們還需要在這些改變實施期間設置關稅壁壘,否則什麼都不會剩下。這是美國的做法,他們重視工業及其高價值的就業機會,而我們卻在落後於他們。”
Ratcliffe發出上述警告之際,恰逢歐盟準備公布新的“清潔工業協議”細節,該協議旨在幫助高能耗企業過渡到綠色能源。該方案預計將為化工行業提供新的支持,因為布魯塞爾的政界人士稱化工行業是“行業中的行業”,對其他領域至關重要。
但在最近幾個月,化工生產商警告稱,由於天然氣價格飆升、英國和歐洲的碳稅、需求疲軟以及中國的供應過剩,行業面臨的危機愈發嚴重。
Ratcliffe抱怨稱,歐洲政界人士“屢次未能采取行動”拯救這一行業,盡管這一行業對歐洲經濟過去一個世紀的成功至關重要,其規模與汽車行業相當。
本月早些時候,《每日電訊報》透露,英國政府也被警告稱,國內化工行業正面臨崩潰,英國的兩家工廠已有數百個崗位面臨不確定性。
化學工業協會的信函——得到英力士和其他公司的支持——警告稱,除非英國變得更加具競爭力,否則新的工廠關閉將是“不可避免的”。
此前有消息稱,挪威化工巨頭雅拉(Yara)在赫爾(Hull)的一家氨廠——英國最後一家此類工廠——已經停產,而美國化工巨頭陶氏(Dow)在威爾士運營的另一家工廠正面臨縮減規模的威脅。
另外,Ratcliffe的英力士去年宣布計劃關閉蘇格蘭格蘭傑默斯(Grangemouth)最後一家石油煉油廠,該廠與中國國有企業中石化共同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