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際>正文

氣候引發政治猜忌!中國錯過提交聯合國減排承諾期限 氣候或成中國談判籌碼 反使歐盟美國統一戰線

文 / editor2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距離在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締約方大會(或稱COP26)開始還有不到四周的時間,中國正日益成為全球氣候政策關注的中心。中國錯過了聯合國規定的7月31日在會議前提交新的減排承諾的最後期限,即所謂的國家決定性貢獻(NDCs),引發了對中國在《巴黎協定》下作出貢獻承諾的懷疑。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11月將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辦,力求讓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的近200個國家展開更具雄心的行動,以應對氣候變遷。巴黎協定要求各國,致力將升溫幅度控制在與工業革命前相比最多只增加攝氏2度的範圍內,最好控制在攝氏1.5度。

據法新社消息,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候任主席夏爾馬表示,世界主要經濟體必須在大會上采取更多行動,以表明對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的認真態度。他表示,在格拉斯格會議召開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夏爾馬周六(10月2日)在米蘭召開的氣候大會預備會議上向媒體表示,預備會議的磋商是具有建設性的,並帶來氣候問題的“緊迫性”。他說,所有人都認為,格拉斯哥可能是為未來十年制定藍圖的關鍵時刻。與會者一致認為,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才能將溫度限制在1.5°攝氏度。

雖然包括印度、沙特阿拉伯和南非在內的其他幾個國家也錯過了最後期限,但中國的拖延尤其令人擔憂。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將是COP26會議成功的關鍵,也是實現全球碳中和問題的關鍵。最令人擔憂的因素是,中國的延遲可能並不反映其國家發展計劃的準備工作出現了停滯,而可能是一個“精心安排”的計劃,即利用氣候變化承諾,在拜登政府加大對北京的壓力的其他領域中發揮作用。

2020年,煤炭仍然占中國能源結構的57%,而且沒有任何快速變化的跡象,煤炭仍然受到大量政府補貼。僅在去年,中國就投入使用了38千兆瓦的新燃煤發電能力,相當於德國的全部燃煤發電能力。在此基礎上,2021年預計將是中國煤炭消費的曆史高點。此外,中國3月份提出的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並沒有真正對中國現有的能源結構進行突破,也沒有采取任何其他行動來確保排放在2025年達到峰值,包括任何關於碳排放上限的建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的發言中,承諾停止對海外新燃煤電廠的融資。這或許是一個好消息,但它發生在中國對海外燃煤電廠的融資已經呈堅決下降趨勢的時候。例如,在2020年,沒有宣布新的中國支持的海外燃煤電廠。中國引入國家排放交易系統是一個好兆頭,但現實是,自7月16日成立以來,該系統的流動性一直很差,每天的碳價仍停滯在每噸二氧化碳7至9美元的極低水平,比歐洲的碳價低幾倍。

鑒於上述的各種情況,美國或歐盟似乎不應該同意中國任何要求,在包括貿易、技術和制裁等領域解除對中國政府的壓力,以換取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確切行動,特別是關於2025年的碳排放峰值。

據日經亞洲的報道,中國氣候變化的談判可能將中國去碳化的負擔轉移給世界其他國家。這種情況下最明顯的風險是,其他國家可能開始做同樣的事情,最終擴大應對氣候變化的整體成本。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美國和歐盟可能別無選擇,只能在氣候政策方面聯合起來,創建一個統一的氣候組織,通過它來協調措施,創造外部激勵,以減少其邊界以外的全球排放。幫助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工具是引入碳邊境調整措施,這應被視為向所有願意加入的國家開放的多邊機制的第一步。為了使這一行動能夠激勵中國的去碳化努力,碳邊境調整機制可能需要獲得廣泛的部門覆蓋,不僅限於碳密集型商品。

如果中國利用氣候問題加強其貿易技術等影響力,可能會成為美國和歐洲合作的催化劑。美國和歐盟都已經在討論碳邊界調整提案。中國可能要重新考慮這樣的政策轉向,因為最終可能會讓它付出更大的代價。4月22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氣候變化不應該被用作地緣政治鬥爭的談判籌碼。氣候問題一直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爭論的幾個焦點之一。馬朝旭說,中國將“不與環境討價還價”,並將繼續尋求合作。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