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印度《經濟時報》的一篇報道稱,截至6月29日,印度政府收到了來自中國企業的382份外國直接投資(FDI)申請,但只批準了80份。
自2020年開始,印度與中國在拉達克東部發生邊境糾紛,印度政府強制要求與該國接壤的所有陸上鄰國對印度進行的投資必須事先經過政府審批。
報道稱,在對信息權(RTI)申請的回複中,印度工業和內部貿易促進部(DPIIT)表示,政府已收到來自中國實體的共382份提案,供考慮,其中80份已獲批準。
該報告還表示,不清楚有多少提議被拒絕。印度《經濟時報》稱,DPIIT沒有說明有多少申請被拒絕,也沒有說明通過80份批準的申請,印度將獲得多少投資。
該部門直到2021年年中才批準中國實體的外國直接投資申請。但是從那時起,政府開始根據具體情況來考慮應用程序。
市場參與者告訴《經濟時報》,由於政府對評估采取了謹慎的方法,FDI提案的審批緩慢。他們補充說,政府批準的交易通常是涉及收購少數股權的交易,這不會導致控制權的變化。
報告稱,政府優先考慮制造業等資本密集型行業的FDI,而不是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等熱門行業。
Nishith Desai Associates的Nandini Pathak告訴印度《經濟時報》:“獲得批準的申請似乎涉及相對較低的股份。就行業而言,制造業的應用似乎領先於其他行業。”
批準這些外國投資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投資者的身份。市場參與者稱,政府正在放緩涉及與北京關系密切的實體的投資提議。報告稱,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實體的創始人或發起人因與中國執政黨關系更密切而聞名。
與此同時,一位行業專家告訴《經濟時報》,在考慮涉及中國內地或香港政治風險人士的申請時,各部委都非常謹慎。
一位處理提案的人士表示,建立實體基礎設施的實體進行的FDI,比涉及數字資產的風險更低。這位官員表示,“有了數字平台,人們總是擔心數據隱私,而實體資產即使在不利的情況下也更容易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