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新聞周刊》周二(6月25日)報道稱,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中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暫停了與受到美國制裁的俄羅斯銀行的交易,這給俄羅斯經濟造成重大打擊。
(截圖來源:美國《新聞周刊》)
俄羅斯日報《生意人報》(Kommersant)援引金融部門消息人士的話說,專注於人民幣支付的中國銀行俄羅斯分部已從周一開始停止處理人民幣支付。
俄羅斯和中國外交部沒有立即回應美國《新聞周刊》置評的書面請求。
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信銀行(China CITIC Bank)和其他大多數中國銀行都采取了類似的行動,以回應美國的二級制裁。美國的二級制裁是為了懲罰那些在可能支持俄羅斯軍事供應鏈的領域與俄羅斯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實體。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這對俄羅斯市場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處理付款的時間和成本都將增加。”
該消息人士補充稱,最重要的問題是,它將進一步推動受制裁的俄羅斯行業轉向非銀行交易主體,這意味着政府控制減少,欺詐風險更高。
這位消息人士說:“如果這筆錢被凍結,將以(俄羅斯)盧布的形式歸還,但以何種速度歸還還不清楚。”
Sapozhnikov & Partners合夥人Alexey Fedoryaka對《生意人報》表示,對外國銀行在俄子公司的二級制裁才是最大的威脅。
這家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是中國全球資產規模第四大的銀行,也是在俄羅斯開展業務的中國第二大銀行。中國銀行在包括美國在內的60多個國家擁有數百家海外分支機構。
該行將繼續與不受制裁的俄羅斯金融機構合作。
本月早些時候,華盛頓將300個組織和個人列入制裁名單,其中約50個在中國大陸或香港,原因是這些組織和個人涉嫌參與出口芯片和其他軍民兩用技術。這些技術可能有助於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戰爭機器。
中國外交部指責美國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同時“推卸破壞和平的責任”,這是虛偽的,並強調中俄貿易“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和彈性”。
自兩年多前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包括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中國貿易,幫助提振了被孤立的俄羅斯經濟。
俄羅斯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之外,在與中國的貿易夥伴進行國際交易時,俄羅斯越來越依賴人民幣。專家說,這一安排使中國能夠在更大範圍內嘗試從美元轉向多元化的努力。
截至2023年12月,人民幣約占俄羅斯貿易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