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英国《金融时报》周五(8月9日)最新报道称,随着中国领导人们本月初在海滨度假胜地北戴河召开年度会议,投资者希望这个中国最棘手的经济问题之一——如何让家庭增加支出——将成为他们议程上的重要议题。
港媒星岛日报8月5日刊出署名文章指出,每逢8月,大多数中共中央领导人会在央视新闻联播“消失”两周,跑到海滨城市北戴河休假式办公,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邀请专家人才代表暑期到北戴河休假。
北京青年报指出,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邀请专家人才代表暑期到北戴河休假,是中国官方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
2001年起,中国首次把人才问题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专家北戴河夏季休假作为制度被确定下来,北戴河也由此成为“专家人才会客厅”。
《金融时报》周五报道称,中国政府今年已宣布一系列渐进式措施,以唤醒国内不情愿的消费者。上周末,中国国务院发布一份包含20个步骤的支持方案,涵盖电子竞技、护理、小型服务企业融资和邮轮开发等领域。
专家们越来越多地呼吁中国刺激消费,尤其是在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突然放缓之后。疲弱的家庭支出影响了工业部门原本强劲的业绩。
中国周三发布的最新贸易数据显示,以美元计算,7月份出口同比增幅略有放缓,为7%,而进口则扭转下滑趋势,增长7.2%,原因是行业对海外机械和技术零部件的需求支持了不断上升的投资。
汇丰(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Fred Neumann表示:“出口表现良好,制造业投资仍在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支出仍略有增长。消费是薄弱环节。”
中国今年年中出现的经济波动,引发人们的疑问:需求疲软究竟是周期性的——家庭资产负债表仍在从房地产泡沫破裂和疫情的影响中恢复——还是问题更加严重。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央行顾问黄益平上周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被广泛引用的演讲。他表示,中国经济正在从“容易升温、难以降温”向“容易降温、难以升温”转变,“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劲了”。
在上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申了提高生产率的首要任务,主要是通过对高科技产业和创新的投资,以实现到2035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尽管很少有人质疑提高生产率的必要性,但一些经济学家担心,习近平在家庭需求疲弱之际强调对制造业的投资,正在造成工厂产能过剩,并扭曲劳动力市场。
出口增加也正在加剧与美国和欧盟等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这些贸易伙伴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并对中国商品采取其他行动。
这一趋势使中国经济进入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反通胀周期。第二季度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增长率自疫情结束以来第二次降至4%以下。
(截图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Gavekal中国研究主管Andrew Batson在北京的一个研讨会上表示:“几个季度以来,中国的名义GDP增长率一直低于美国的名义GDP增长率——在我从事这一行的20年里,我从未想过会看到这种情况。”
经济学家表示,短期内,如果中国实施已经宣布的刺激计划,它应该能够实现2024年5%的年增长目标。
高盛(Goldman Sachs)中国经济学家王立升表示,在今年1月至7月中旬的3.9万亿元人民币(合5470亿美元)地方政府特殊目的债券(用于补充支出)全年配额中,地方政府仅消费约40%,而在2023年同期,这一比例为60%以上。
高盛中国投资组合策略师付思表示,投资者也在关注旨在提振消费的财政刺激措施,比如帮助家庭升级家电的计划。但他们对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响持谨慎态度,如果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总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同时美国经济出现疲软迹象,可能会侵蚀外部需求。
付思说道:“我们看到消费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房地产仍然是一个焦点。出口是一个亮点,但人们已开始考虑关税带来的潜在风险。”
不过,分析人士预计,中国政府不会推出任何出人意料的大规模刺激措施。中国央行一直在放松货币政策,但受到中美利差较大的制约,这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如果美联储降息,这可能会给中国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学者们认为,如果中国要释放家庭真正的潜在消费能力,就需要进行更根本的结构性改革。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高级研究员Michael Pettis表示,如果没有提高家庭在中国经济中所占份额的政策,旨在补贴休闲产业或消费品的努力就不会奏效。
Pettis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写道:“经过多年的供给侧‘消费升级’,中国的消费仍然一如既往地疲软。”
然而,尽管干部们可能会在北戴河发出这样的警告,但很少有人预计习近平会彻底改变方向,把资金从他把中国变成一个自力更生的科技超级大国的战略上转移开。
Gavekal的Batson在描述政府的想法时表示:“GDP增长低于预期,但……GDP增长并不是最重要的。”
Batson补充说:“就长期战略而言,政府青睐的经济领域表现相当不错。出口不断创新高。制造业投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所以你可以提出一个我们称之为‘战略耐心’的理由。”
Batson指出,更大的问题是,使这一战略成为可能的环境——吸收了中国出口的良性国际贸易——能否无限期地持续下去。正如最近的市场动荡和对美国经济实力的质疑所显示的那样,有利条件可能会迅速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