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彭博社周二(1月28日)報道稱,今年1月,中國央行通過一種新工具向金融體系注入創紀錄的資金,推遲了寬松政策,因為中國央行優先考慮穩定人民幣匯率。
(截圖來源:彭博社)
中國人民銀行周一在一份聲明中說,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2025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了17000億元人民幣(約合2,340億美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這是自去年10月啟動該計劃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操作。
其中,1月開展了3個月(91天)買斷式逆回購操作12000億元人民幣,6個月(182天)買斷式逆回購操作5000億元人民幣。
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進一步豐富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箱,中國央行在2024年10月啟用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工具。操作對象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原則上每月開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過1年。
2024年10月到2025年1月,中國央行分別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投放了5000億元人民幣、8000億元人民幣、1.4萬億元人民幣和1.7萬億元人民幣。
彭博社指出,對這一新的公開市場貨幣工具的依賴,象征着中國央行既要保持資金在銀行體系內流動,又要實現支撐經濟增長和捍衛人民幣匯率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目標。
(截圖來源:彭博社)
中國央行本月停止購買政府債券,從而暫停了另一項用於流動性管理的新計劃。此舉可能是為了避免加劇創紀錄的國債收益率下滑。收益率下滑已經削弱人民幣,並打壓信心。
1月份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注入的流動性與上月兩項計劃釋放的流動性總和相當。
由於季節性現金需求,銀行間流動性通常會農曆新年假期前收緊。今年的農曆新年假期在本周開始。
一些經濟學家曾預計,中國央行將在春節前采取行動,選擇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這是一種更為顯著的工具,可以為銀行釋放現金,並能表明央行的立場。
但這種預期最近有所減少,因為中國央行明確表示,其重點不是刺激經濟,而是對抗人民幣的下行壓力,遏制瘋狂購買債券帶來的風險。最近幾周,中國央行允許銀行間拆借利率飆升,表明市場流動性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