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據大中華區分析師稱,中國對美國新一輪關稅的反應可能不會以報複性關稅為主,而是更加注重國內經濟刺激,並加強與其他貿易夥伴的合作。
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額外征收34%關稅的幾個小時後,中國商務部呼籲美國取消關稅,並誓言采取未明確說明的反制措施。同時,美國政府還對歐盟和多個亞洲國家加征了新關稅。
今年以來,中國輸美商品已因此前20%的額外關稅而受到衝擊,如今總稅率已升至54%,成為特朗普政府征收的最高稅率之一。不同產品的實際關稅水平可能有所不同。
然而,和以往一樣,中方聲明的結尾仍然是呼籲談判。
“我認為中國近期的應對重點不會是報複性關稅或類似措施。”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副教授Bruce Pang表示。相反,他預計中國會着力改善自身經濟,通過拓展出口目的地和產品結構,以及加大力度促進國內消費來應對挑戰。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自去年9月以來已加強刺激措施,包括擴大財政赤字、推出消費換新補貼計劃,並試圖遏制房地產市場的下滑。今年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罕見地會見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等科技企業家,向民營企業釋放支持信號。
調整策略以應對出口下降
在特朗普宣布最新關稅前,麥格理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Larry Hu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北京一直在“預見即將到來的出口放緩甚至崩潰”,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調整。他提到,2021年疫情導致的出口繁榮曾使中國政府得以推行一系列監管政策收緊措施。
“我的觀點沒有改變,”Hu在周四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北京將通過國內刺激政策來抵消關稅的影響,以確保實現‘約5%’的增長目標。”
Hu還預計,中國不會主要依賴關稅報複,而是可能使用黑名單、關鍵礦物出口管制、對在華外企的調查等措施作為回應。此外,中國可能會保持人民幣對美元的強勢,拒絕降低出口商品價格,以將通脹壓力轉嫁至美國。
中國正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聯系
今年3月初,中國高層領導人宣布,將爭取實現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並強調這將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財政部也暗示,必要時可能會增加財政支持。
根據高盛的數據,中國經濟約有20%依賴出口。該機構此前估計,如果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約60%的關稅,中國的實際GDP增速可能會減少約2個百分點。然而,高盛仍然維持中國全年4.5%的GDP增長預測。
不同於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的關稅影響,這次的關稅不僅針對中國,還涉及多個國家,其中包括越南和泰國等曾被用作中國商品繞道進入美國的地區。
在中國出口中心義烏,企業似乎對新關稅的影響並不太擔憂。咨詢公司Tidalwave Solutions駐上海的高級合夥人Cameron Johnson表示,這是因為許多商家認為他們的海外競爭對手不會因此受益。
他指出,美國此前的貿易政策主要是為了促使企業將供應鏈遷出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但與此同時,中國制造商也在全球範圍內擴張,甚至跟隨這一趨勢向海外設廠。
“現實情況是,美國的新關稅政策實際上讓亞洲和非洲大部分市場拱手讓給了中國,而美國自己卻沒有做好準備,”Johnson說。他預計,中國不會故意為難在華經營的美企,而是會更努力地拓展其他貿易關系。
自特朗普2021年初結束第一任期以來,中國已大幅擴大與東南亞的貿易,如今該地區已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其次是歐盟,而美國則排在第三位。
2022年初,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正式成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美國和印度並未加入該協定。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首席經濟學家Yue Su在周四的一份報告中表示:“RCE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關系自然會進一步深化。”
她補充道:“中國政府對經濟增長目標的強烈承諾,以及隨時準備采取財政刺激措施的態度,使得中國經濟可能仍是**全球最穩定的經濟體之一**。”
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盡管新關稅已經出台,但特朗普是否會進一步擴大範圍仍然不確定。許多分析人士認為,他可能會利用關稅作為談判籌碼,特別是在對華談判中。
上周,特朗普曾表示,美國可能會降低對華關稅,以促成中國公司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的美國業務。不過,中國面臨的新關稅幅度比許多投資者預期的更糟糕。
“不同於一些市場樂觀的預期,我們不認為美中會達成全面貿易協議。”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周四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他補充道:“我們預計這兩個超級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系將顯著惡化,尤其是在中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高科技行業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