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的縮影:美產牛肉正從菜單上消失!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際>正文

中美貿易戰的縮影:美產牛肉正從菜單上消失!

文 / Becky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在北京的一家美式餐廳——本壘美式烤肉 Home Plate BBQ,員工們正在重新印刷菜單。因為美中貿易戰,這家餐廳曾經的明星食材——美國產牛肉——很快將從菜單上消失。

Home Plate原本100%依賴美國牛肉,如今卻越來越多地轉向澳大利亞牛肉。餐廳每月大約使用7到8噸牛胸肉,而當冷庫中剩餘的美牛在接下來的幾周內用盡後,這家主打南方風味燒烤的餐廳將完全改用澳大利亞牛肉。

美牛是美中貿易戰中的數千種“受害商品”之一。即使在貿易戰爆發前,美國牛肉的價格就已經很高。中國方面在原有22%關稅基礎上加征的125%報複性關稅,使其價格變得難以承受。

“這讓我們幾乎無法繼續使用美國產牛肉,”Home Plate 的運營總監Charles de Pellette說。

雖然美國對中國每月1.25億美元的牛肉出口僅占兩國龐大貿易額的一小部分,但在北京菜單上將看不到美牛的現象,正是太平洋兩岸數千種商品未來命運的一個縮影。

“一旦我們把庫存消耗完,我們就會全面轉用澳大利亞的M5(等級牛肉)……我們認為它在口味、質量和風味上並沒有差別,只是出於市場壓力和關稅原因不得不更換來源,”Pellette說。

豬肋排也在“變身”。他說,現在將從加拿大進口。

這家由一位德州人共同創辦、在中國擁有三家分店的餐飲連鎖所經曆的情況,正被北京眾多餐廳所複制。根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牛肉供應商的說法,由於關稅問題,他們也不得不進行調整。“他們都得換成澳洲牛肉——連美國風格的牛排館也一樣,”這位供應商說。

Pellette拒絕透露Home Plate目前采購澳洲牛肉的具體價格。

早在貿易戰前,美國牛肉的價格就已居高不下,部分原因是連續多年的幹旱使美國牛群數量縮減至195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些上漲的成本在中國——一個經濟疲軟、消費者愈發注重性價比的市場中——顯得尤為難以接受。

從去年5月到今年3月,美國牛胸肉的價格上漲近50%,在關稅施加後又進一步飆升——供應減少,價格比一年前幾乎翻倍。

澳大利亞正試圖填補這一空缺,其牛胸肉價格便宜約40%。在Home Plate的試用過程中,澳牛取得了不俗反響。從5月起,食客們將享用到澳洲牛肋排、牛胸肉和香腸——按照德州與美國南部的傳統方式,長時間慢火煙熏而成。

“我們已經測試了幾個月,發現它其實一樣好,顧客們也很滿意,”Pellette說。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