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早在11月,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取消農業改革法案,同時向公眾道歉。在印度走向關鍵的邦選舉之際,這一政治挫折削弱了莫迪的強大形象。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沉醉於自己強大而果斷的領導人形象。但在長達一年的抗議活動後,這位總理最近被迫做出驚人的180度大轉彎,放棄了有爭議的農業法。一位分析人士稱此舉為“公共政策的失敗”。
“今天在向國人道歉的同時,我想真誠地說,也許這其中一定有一些不足之處……我們不能像向農民兄弟們解釋那盞燈那樣的真理,”莫迪在去年11月的全國電視講話中說。
他宣布:“我想告訴你們,告訴整個國家,我們已經決定廢除所有三項農業法。”
印度議會於2020年9月通過了這些法律,引發了長達數月的抗議活動,數萬名農民走上街頭。改革將取消幾十年來一直庇護印度農民的國家保護措施,並將他們置於不受約束的自由市場機制之下,在這種機制下,競爭將會非常激烈。
這是莫迪自2014年上台以來最大的政策逆轉之一。這一罕見的道歉對印度總理來說是一個謙卑的時刻,他認識到自己的鐵腕作風也有缺點。
“這不是莫迪的第一次公共政策失敗,盡管這肯定是最公開的一次倒退,”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南亞項目主任Akhil Bery說。他對CNBC表示,在農業改革上的政治讓步“確實表明他的權力是有限的”。
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高級訪問學者Neelanjan Sircar說,莫迪執政風格的一個標誌就是使用行政權力,很少就“大改革”或政策聲明進行公開辯論。
“然而,當我們看到一些以這種方式使用行政權力的引人注目的嘗試時,我們沒有發現很多成功的例子,”他補充說。
“無論是土地使用的變化,印度公民制度的修改,還是農業改革,政府都被迫暫停或逆轉其擬議的政策。”Sircar說,“當政府無法平息抗議和批評時,就會損害莫迪的形象,他必須尋求改變路線。”
對於莫迪來說,這些政策失誤發生的時機再糟糕不過了,因為印度將於2月和3月在幾個關鍵邦舉行大選。
在2024年大選之前,北方邦、旁遮普邦、北阿坎德邦、果阿邦和曼尼普爾邦的地方選舉將是衡量公眾情緒的一個關鍵指標。莫迪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控制了5個邦中的4個。
“即將在北方邦舉行的選舉將是對他受歡迎程度的關鍵考驗——人們是否對他的執政風格越來越失望,”Bery說。
“在該邦的一些地區,他將會有一個拖累——尤其是在西部(北方邦),那里有一個強大的農業選區。由於農業法,這些農民相當反對政府,”他補充稱。
盡管如此,莫迪仍然是印度最受歡迎的領導人。據數據情報機構Morning Consult稱,在他們追蹤的世界領導人中,他的人氣仍是最高的,而且他在印度保持着強大的支持基礎。
但去年,在印度抗擊第二次致命的新冠肺炎疫情浪潮期間,總理的支持率下降。
根據《今日印度》8月發布的“國民情緒”調查,當時只有24%的受訪者認為莫迪是下任總理的最佳選擇,相比2021年1月的38%大幅下降。
支持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他處理新冠疫情和通貨膨脹、失業率上升等相關經濟問題的方式。
莫迪因在印度德爾塔疫情爆發期間開展大規模活動和舉行大型集會而受到廣泛批評,該疫情對印度的公共衛生系統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
批評者認為,印度人民黨在西孟加拉邦遭遇慘敗,是因為莫迪在此期間缺乏領導力。
C
現在,印度的Covid-19病例再次激增,這一次是由高度傳染性的omicron變種推動的。就像去年一樣,這個國家再次進入一個高風險的選舉季。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南亞項目高級研究員和主任Milan Vaishnav說,盡管莫迪目前存在政治問題,但他是一位非常有技巧的政治家,善於重塑自己,保護自己精心打造的形象。
“毫無疑問,他可以東山再起。從2001年至今,莫迪不斷重塑自己——從印度教鐵腕人物到首席執行官總理。一個人並不一定知道他的下一個化身是什麼。但他每次都能領先對手一步,”Vaishnav說。
另一個有利於莫迪的因素是印度分裂的反對派,他們未能利用莫迪的政治失誤。
“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大黨似乎確實處於低迷狀態,”政策研究中心的Sircar說。“‘第三派別’在印度國家舞台上的崛起……是問題的征兆。目前還不清楚反對派是否能在選舉中大張旗鼓,是否團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