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全球供應鏈危機持出現新的“死敵”--天氣!據彭博社報道,一場熱帶風暴襲擊了中國南部地區,導致從深圳到新加坡的船只積壓。彭博社警告稱,聖誕節到來時,商店的貨架會更空。
彭博社匯編的航運數據顯示,目前有67艘集裝箱船停泊在香港和深圳附近,從4月到10月14日的日擁堵率中值高出22%。另外61艘仍停泊在中國上海的寧波港附近。
這是台風“圓規”凍結交通通道的結果,上周三,香港關閉了學校,並取消了這個金融中心的股票交易。台風還在最糟糕的時候引發了最新的集裝箱船多米諾效應,目前有37艘船在新加坡附近等待,比正常情況下擁擠了18%。由於新加坡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也是集裝箱在運輸途中從一艘船上轉移到另一艘船上的關鍵樞紐,這個城市國家的任何中斷都必然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不斷增加的延誤將使本已脆弱的供應鏈更加不穩定:據韓國釜山港務局稱,船只要等大約三天才能靠泊,這導致所謂的轉運貨物堆積。與此同時,近40艘船停泊在洛杉磯附近,比往常擁擠了4.5%,而11個在馬來西亞海岸的丹戎佩勒帕斯(Tanjung Pelepas)等待,造成擁堵率比中值高出25%左右。對於越南的兩個中心城市胡誌明市和Vung Tau來說,情況更糟,目前的擁堵比中值高出38%。
運營商們正在努力尋找解決這一日益惡化的混亂局面的方法:“船運公司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正在努力解決積壓問題,因為人們確實擔心,許多年終假日商品永遠無法及時送達消費者手中。”信榮證券分析師Um Kyung-a說。“這個月將是最具挑戰性的時期,但希望從第四季度開始情況會開始好轉。”
這是五月以來我們每個月都聽到的一句“充滿希望”的話。這還沒有成為現實。
位於全球跨太平洋供應鏈的門戶的無障礙港口碼頭,對於任何實現供應鏈正常化的希望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柱。世界各地集裝箱碼頭的擁堵給本已緊張的供應鏈增加了壓力。隨着出口商試圖在年底前將貨物運往美國和歐洲,港口的新冠肺炎病例、海運集裝箱和勞動力短缺加劇了問題。
新加坡物流協會(Singapore Logistics Association)主席Dave Ng表示,在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大多數主要港口,船只要等上一到三天才能靠泊。在東北亞主要港口,等待時間超過3天,在世界其他地區,等待時間可能會延長到一個多星期。而且任何增量延遲都只是呈指數級增長,給已經破損的系統增加更多的天數。
“全球港口擁堵給海運的規劃和預訂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Ng告訴彭博。“與新冠疫情前相比,海運運費上漲了5-6倍,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也隨之上升。”
Ng說,物流公司一直在努力通過共享資源和利用技術來提高業務生產率。但他表示,這些公司在填補職位空缺方面仍面臨困難,尤其是在駕駛和倉儲方面,這可能會在短期內影響運營。
與此同時,彭博社此前報道稱,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本周早些時候表示,由於卡車司機短缺導致的擁堵,該公司將從英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口調轉部分船只。許多物流公司發現很難找到司機來提貨和運送集裝箱,導致費利克斯托港(Port of Felixstowe)的貨物積壓。
港口擁堵和集裝箱短缺已使今年的運價達到創紀錄水平。德魯里世界集裝箱指數(Drewry World container Index)顯示,從上海運往洛杉磯的40英尺集裝箱的現貨稅上個月曾達到12,424美元的峰值,但在10月7日降至11,173美元。
上周,從上海到鹿特丹的運費達到了14807美元的曆史新高。運費在最近一周略有下降,但正如我們之前解釋的那樣,這可能是最糟糕的原因,即中國產出大幅下降。隨着受到抑制的中國生產恢複,預計未來幾周運費價格將大幅飆升。
出口商和船運公司一直在努力尋找替代航線,以避免積壓。一些來自中國的貨物現在被運往釜山,然後重新裝上開往俄羅斯東海岸的船只,然後再被裝上火車,經陸路運往歐洲。
上周三,拜登政府宣布,洛杉磯港將開始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運營,以打破僵局。然而,正如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此前解釋的那樣,如果你不解決危機,僅僅從洛杉磯的碼頭運出集裝箱收效甚微;如果集裝箱在那里等待卡車;或卡車司機。
你所做的只是把僵局從海上轉移到岸上——而這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負責這個特別工作組的交通部長公開反對“所以要修更大的路”的想法,這種想法最終會導致更大的道路和同樣的交通堵塞。
【廣告】掃碼加入“高勝率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