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道說,越過南部邊境進入美國的移民人數激增,其中越來越多的人來自一個令人吃驚的地方,中國。
盡管路途遙遠、困難重重,但在過去一年中,仍有超過24000名中國公民從墨西哥入境美國。根據當局數據,這一數字超過了前10年的總和。
他們通常飛往厄瓜多爾,在那里不需要簽證。然後像成千上萬其他來自中美洲、南美洲和更遙遠地方的移民一樣,付錢給偷渡者,讓他們帶領他們穿越哥倫比亞和巴拿馬之間危險的叢林,前往美國。
到達美國後,他們向邊境官員自首,許多人尋求庇護。大多數人都成功了,這反過來又助長了更多人采取這種偷渡方式。與其他國家的人相比,中國公民在移民法庭上申請庇護的成功率更高。而那些申請不成功的人最終還是會留下來,因為中國通常不會把他們遣送回去。
在關於移民問題的兩極分化辯論中,這是美國制度中一個鮮為人知的問題: 美國官員不能強迫各國帶回本國公民。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並不是一個問題。但大約有十幾個國家並不十分合作,而中國是最嚴重的。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在討論內部數據時說,美國有130萬人被最終下令驅逐出境,其中約10萬人是中國人。
由於冠狀病毒疫情和習近平專制政府的施政方針,中國公民感到失望,推動了外流潮,這種趨勢被稱為 "潤學",公民們紛紛逃往日本、歐洲和美國。
今年 2 月,35 歲的中國中小學英語教師馬克·徐(音,Mark Xu)在哥倫比亞北部海濱城市內科克里等待登船時說:"對我來說,最大的原因是政治環境。"
他說,中國太令人窒息了,已經到了 "難以呼吸 "的地步。
當天早上他和約100名中國移民中一起出發,將開始穿越險惡的達連峽谷(Darién Gap)的旅程,這是從南美洲通往美國的唯一陸路通道。徐說,他是從YouTube和谷歌搜索中了解到相關情況的,包括 "如何離開中國 "和 "如何潤"(注,中國人管這個叫“走線”)。
在過去的兩年里,這一地區一直是大批尋求北上的移民絕望旅程中最艱難的一段。巴拿馬官員稱,到目前為止,今年已有 48.1 萬人穿越叢林,而去年為 24.8 萬人。
大多數移民都是委內瑞拉人、厄瓜多爾人和海地人,都是為了逃離國內的危機,包括經濟和安全問題。但今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踏上了旅程,成為穿越叢林的第四大群體,許多人先飛往土耳其,然後前往厄瓜多爾和美國。
當局數據顯示,在2023財年,有超過2.4萬人來到美國。在過去10年中,非法穿越南部邊境的中國移民不到1.5萬人。
美國總統拜登面臨着遏制移民潮的巨大壓力,而中國移民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去年來到美國的大多數人都是中產階級成年人,他們在被釋放後前往紐約。
紐約也是其他國家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尤其是委內瑞拉人,他們依賴紐約的資源,包括紐約的避難所。但很少有中國移民住在避難所里。相反,他們去了中國公民世世代代都會去的地方: 皇後區法拉盛。
社區的信仰團體 "華人基督教先驅十字軍"(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的執行主任邁克·陳(音,Mike Chan)牧師說,紐約有一個自給自足的華人移民社區,新移民不需要講英語,因為很多人都會講普通話或廣東話,這樣也更容易找到工作。這種網絡可以幫助人們找到移民律師、住房和其他基本需求。
穿越南美叢林來到法拉盛的路線,讓最近抵達的這些人與眾不同。過去,大多數中國尋求庇護者都是持簽證來美,然後在抵達美國後再提出申請。上一次如此大規模的中國移民非法入境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但目前的數量要高得多。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不是嗎?"一名29歲的中國移民最近在法拉盛的一家台灣茶葉店外說,他只說自己是 "小徐"。小徐當時正在休息,因為擔心遭到報複,他要求不要使用自己的全名。
他說,他離開中國是為了找工作,"在我生活的地方,已經沒有希望。"
按他所言,他在湖北省中部做珠寶推銷員,並講述了他的老板如何停止支付他工資的。小徐從中國出發,經過兩個月的長途跋涉,於8月抵達法拉盛,一路上,他在大雨中徒步穿越叢林,鞋子都被雨水泡裂了。
尋求庇護的移民在提出申請後,必須等待大約六個月才能獲得合法工作的許可。新近抵達的申請者則需要等待數年才能獲得批準。
一般來說,中國尋求庇護者在移民法庭上的勝訴率高於大多數人。根據錫拉丘茲大學事務記錄訪問信息交換中心(Transactional Records Access Clearinghouse)的數據分析,從2001年到2021年,約有67%的中國申請人獲得了庇護。
而那些被下令遣返的人也不太可能被驅逐出境。無黨派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穆紮法爾·奇什蒂說,只要這種情況發生,移民趨勢就會繼續下去。他說:"如果你能來到美國,那麼你就更有可能留下來。因此,冒這個險是絕對值得的。"
不過,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中國研究高級研究員卡爾·明茲納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公民,尤其是工作年齡段的中國公民向美國和其他地方的移民潮,更多對中國構成了挑戰。
60 年來,中國人口首次出現出生人數少於死亡人數的萎縮,經濟增長速度是 40 年來最慢的。
對於其他拒絕收回其公民的國家,美國已經扣留了援助資金或使用類似的手段來爭取合作。美國還有能力限制某些簽證的發放,就像在2017年對柬埔寨、厄立特里亞、幾內亞和塞拉利昂所做的那樣。
但對於幾乎沒有接受美國援助的中國來說,這些都意義不大。而且隨着中國與美國關系的不斷惡化,這個問題似乎也不是雙方優先考慮的問題。
例如,拜登和習近平上周在舊金山舉行的一次國際峰會上會面時,移民問題就沒有出現在他們的討論中。相反,他們談到了芬太尼、美國企業在華投資和出口管制等話題。
過去,美國外交官曾試圖與中國政府合作,勸說中國政府遣返其公民,但得到的回應往往都是一樣的。負責這些問題的前助理國務卿米歇爾·托倫·邦德說:"他們就是拒絕承認這些是中國人。"
邦德補充說:"一個像中國這樣嚴密記錄和監控其公民的國家,竟然沒有每個公民的照片,這是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