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與特朗普白宮衝突震驚全球,台灣更危險了?萬斯有意為之?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美國>正文

澤連斯基與特朗普白宮衝突震驚全球,台灣更危險了?萬斯有意為之?

文 / Becky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上周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及其副總統JD·萬斯在白宮進行前所未有的直播爭吵並遭驅逐後,美國的一些最親密盟友迅速重新評估了數十年來的外交和國防政策。

如果說這一過程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在本周進一步加速。美國暫停對基輔的軍事援助,隨後又停止情報支持,甚至傳出美軍運輸機在飛行途中被命令掉頭的報道,這也導致烏克蘭在俄軍無人機和導彈襲擊中的預警能力被削弱。

盡管華盛頓與烏克蘭之間的一項礦產交易理論上仍在談判之中,尤其是在特朗普於3月4日向國會兩院發表講話時宣讀了澤連斯基的書面道歉信,但該交易似乎缺乏可靠的安全保障,而跨大西洋關系如今似乎已嚴重受損。

歐洲領導人仍在緊急評估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填補這一空缺,以維持基輔政府的戰鬥力,同時爭分奪秒地加強自身防禦。

法國:歐洲和平不再有保障

周三晚,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表示,世界變得更加“殘酷”,歐洲的和平已不再是理所當然,並宣布將展開談判,以利用法國的獨立核威懾力量更好地保護歐洲大陸。

更廣泛而言,一些長期美國盟友(如英國、日本和德國)——幾乎從未質疑過他們與華盛頓的親密關系以及在武器系統等領域的依賴——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假設。

“明天我們可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一名國會議員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指的是烏克蘭突然失去美國戰略支持的局面。“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不能忽視烏克蘭的情況,並且需要加強自身的防禦能力。”

歐洲加速重整防務政策

在歐洲大陸,領導人似乎將與華盛頓的裂痕視為長期甚至是永久性的。這種擔憂已經克服了幾十年來的慣性,推動歐盟重新審視其預算規則,以便能夠進行大規模的軍備重整。這反過來也導致國家政府與歐盟委員會之間在決策權方面的權力角力。

這些討論在周四的歐盟峰會上正式展開,民族主義的匈牙利總理維克多·歐爾班(Victor Orban)暗示他可能會否決關鍵決定,這可能是意料之中的阻礙。

如果歐洲國家真的要完全承擔起武裝烏克蘭的責任,它們還必須在向基輔提供武器和保留自身防禦能力之間做出艱難選擇。

烏克蘭迫切需要防空系統,但整個歐洲也是如此。此外,歐洲目前尚未生產自己的防空導彈,也無法制造足夠的炮彈和無人機。

“西方似乎正在以最痛苦的方式重新組織自己及其建立的安全架構。”英國皇家空軍前空軍元帥Edward Stringer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寫道。

然而,情況究竟會惡化到何種程度,仍然難以預測。周四,丹麥首相Mette Frederiksen公開表達了幾個月來許多歐洲官員私下表達的擔憂:迅速結束烏克蘭戰爭可能會讓俄羅斯迅速重新武裝起來,要麼再次攻擊烏克蘭,要麼攻擊另一個北約國家。

烏克蘭的悲觀 VS 歐洲的決心

英國明確沒有加入歐洲對特朗普政府的批評行列。英國正在進行最終階段的戰略防務審查,該審查原本預計將繼續支持英國長期以來依賴美國“三叉戟”導彈來維持核威懾力的政策。

如果過去一周的趨勢持續下去,即使是傳統上親美的英國反對黨保守黨議員也可能會對這一決策提出質疑。盡管如此,大多數國家仍希望避免過度激怒特朗普政府。

短期來看,特朗普政府被認為是極端、不可預測的。在特朗普於3月4日向國會發表演講之前,一些網絡傳言稱他可能會宣布與烏克蘭簽署礦產交易,而另一些傳言則稱他可能會直接宣布美國退出北約。

事實上,他在演講中提出的主要外交政策變化是對包括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內的多個國家實施先前預告的關稅,以及重申美國“無論如何”都要控制丹麥領土格陵蘭島以及巴拿馬運河的意圖。

英國和法國仍在推動建立一支歐洲軍隊,以在簽署和平協議後穩定並保護烏克蘭。倫敦峰會似乎成功提振了澤連斯基的士氣,並促使烏克蘭領導人向特朗普寫下道歉信。

然而,烏克蘭內部的情緒仍然“悲觀”,一位分析人士如此形容。

歐洲各國一方面批評特朗普政府,另一方面又不斷要求美國提供“最後保障”安全承諾的做法,顯然激怒了特朗普及其團隊。

特朗普副總統萬斯的影響力

總體而言,大多數美國盟友現在預計,美國未來將逐步走向更深層次的孤立主義。其中最大的推動者可以說是副總統萬斯,而這似乎往往是有意為之。

他上個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演講已經引起了一些人的憤怒,就像他在白宮對澤連斯基的抨擊以及在同一周英國首相凱爾·斯塔默訪問期間對英國的批評一樣。

然而,最具挑釁性的是,他周二駁斥了有關歐洲維和行動的言論。他在講話中稱,擬議中的維和部隊的出兵國是某個“30年或40年沒有打過一場戰爭的隨機國家”。

他很快被迫否認他指的是英國或法國——這兩個國家在反叛亂和反恐行動中都有廣泛的戰鬥,包括與美國領導的聯盟一起作戰。但他的話造成的傷害似乎是持久的。

副總統JD·萬斯可能成為2028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因為根據美國憲法,特朗普無法尋求第三個任期。

由於民主黨仍然處於混亂狀態,萬斯有很大可能成為贏家。如果他連任兩屆,他可能會在未來十多年內主導美國外交政策。事實上,他在過去幾周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大多數副總統。

在特朗普提名的國防部長Pete Hegseth宣誓就職時,萬斯明確表示,他特別不願意長期派遣美軍駐紮在盟友國家,以保護他們的安全。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似乎正在削減對某些長期防務領域的資金支持,例如用於歐洲作戰的陸軍部隊,而將重點轉向太平洋艦隊、無人作戰系統、美國邊境安全以及被稱為“黃金穹頂”的導彈防禦系統。

從長遠來看,對邊境和導彈防禦的關注,加上特朗普希望將美國的控制權擴大到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似乎都表明美國將重新關注其直接的國土防禦,而不是保護盟友。

台灣的潛在風險

盡管當前焦點集中在烏克蘭,但從長遠來看,亞洲的局勢可能更具危險性和重要性。

“中國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美國想要戰爭,無論是關稅戰、貿易戰,還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戰爭,我們都準備戰鬥到底。”

聲明還批評美國指責中國對芬太尼危機負責是“站不住腳的借口”,並警告稱中方將采取“合理且必要的”反制措施。

台灣,作為一個越來越受到中國軍事威脅的地區,被美國情報機構認為可能會在2027年前遭到入侵。

在本周早些時候的國會聽證會上,美國新任國防政策副國務卿Elbridge Colby警告稱,美中之間的軍事平衡“正在急劇惡化”。他表示,台灣目前的國防開支約占GDP的3%,但至少應該提高到10%。

Colby過去一直主張美國應為台灣提供安全保障,但現在他改變了立場,暗示如果台灣無法自衛,美國可能不得不放棄保護它。

“台灣對美國很重要,但它並不是美國的生存利益,”Colby表示。他強調,美國的真正優先事項是阻止中國主導整個亞太地區。

在是否會為台灣而戰的問題上,曆屆美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着他們“戰略模糊性”,特朗普的前任喬·拜登(Joe Biden)迄今為止是近代史上最堅定地表示美國會為台灣而戰的人。從特朗普政府那里獲得類似的確定性似乎要小得多——事實上,總統本人已經明確排除了攤牌的可能性。

周一,特朗普會見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芯片制造商台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慶祝一些制造業和潛在的研究轉移到亞利桑那州。特朗普表示,此舉將“分散到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在某種程度上,“如果台灣發生什麼事情,將產生重大影響”。

這不會減輕島內或其他地方的擔憂,即“某些事情”可能會發生,要麼是在當前難以預測的政府領導下,要麼是在一個更加孤立主義的繼任者領導下。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