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周一(4月3日)亞洲交易時段,美國股指期貨處於不利地位,美元隨着美國國債收益率走高,歐佩克 出人意料的減產推動油價大漲約5%。
歐佩克 決定將日產量減少100多萬桶,這一決定周一震動了全球市場。隨着投資者匆忙調整通脹壓力可能比此前預期的更持久的風險,這一影響波及了各個資產類別。
美元連續第二天延續漲勢,兌10國集團貨幣走強。挪威克朗在稍早因預期能源價格上升對該國有利而攀升後,目前基本持平。
日元走軟,因市場擔心日本對石油進口的依賴,且日本大型制造商的信心惡化,加大了日本央行繼續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一段時間的理由。
對政策敏感的兩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漲約8個基點,將其重新推回到4.1%,因交易員權衡歐佩克 的聲明,該組織此前曾保證將保持供應穩定。美債上周五以收益率下跌結束第一季,因投資者押注降息在即。
上周五的積極情緒消退,標準普爾500指數期貨下跌0.3%,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下跌0.6%。上周標普500指數漲了3.5%,為去年11月以來的最大漲幅,而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則創下了自2020年6月以來的最大季度漲幅。
“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是一個粗暴的覺醒,因為市場暗示着貼現率下降但沒有衰退的金發女孩前景,”紐約Lazard Ltd.的首席市場策略師Ronald Temple說,“歐佩克 減產再次提醒人們,通脹的精靈還沒有回到瓶子里。”
包括Daan Struyven和Callum Bruce在內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高盛集團因減產修改了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測,預計今年年底達到每桶95美元,2024年12月達到每桶100美元。
日本和澳大利亞股市小幅走高,亞洲能源股走高。半導體類股下滑,此前中國政府啟動了對美光科技進口產品的安全審查。
香港股市下跌,上海股市攀升。財新周一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跌幅大於預期,表明中國經濟複蘇存在一定疲弱。
周一開盤震蕩,市場對價格上升的擔憂,與上周的樂觀基調形成鮮明對比。上周,美國銀行業動蕩消退,衡量美國通脹的一項關鍵指標降溫。
扣除食品和能源,美聯儲首選的通脹指標——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2月份上升0.3%,略低於預估中值。這表明美聯儲可能接近結束加息行動。個人消費價格指數(PCE)較上年同期增長5%,較1月份有所放緩,但遠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
Lazard的Temple稱,歐佩克 減產,加上中國能源需求增加,將導致通脹持續的危險。他補充說,“這也可能限制了央行放松貨幣政策的空間,即使經濟放緩。”
“我們現在可能即將再次進入一個非常短期的下跌階段,”MBMG集團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Paul Gambles說:“我們已經有了相當不負責任的政策指導一年,他們造成的所有損害現在開始顯現出來。”
在其他市場,黃金和比特幣下跌。這種加密貨幣創下了自2021年3月以來最好的季度,今年前三個月漲幅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