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阿里巴巴取消旗下物流部門的上市計劃,使香港IPO市場複蘇的最後一個重大希望破滅,也讓這個金融中心的領導人尋找新的複蘇之路面臨壓力。
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頭周二取消在菜鳥智能物流網絡有限公司發行逾10億美元新股的計劃,理由是市場狀況不佳。新秀麗和歐舒丹也一直在考慮退出香港股市,原因是估值過低。
香港需要外界對其看法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咨詢公司SW Hong Kong的IPO主管Andy Wong表示,“國際資本在香港的外流也大大增加了IPO成功的難度。”
此前有報道稱,阿里巴巴曾呼籲推遲其生鮮超市連鎖子公司的IPO。阿里的最新決定再次提醒人們,這個亞洲金融中心正面臨挑戰。在香港,通過首次公開發行(IPO)籌資的企業數量已連續4年下降,原因是中國政府對民營企業的監管打擊、中國經濟放緩以及中美關系緊張,令香港股市受到影響。
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本季度迄今為止,IPO收益下降39%,至5.08億美元左右,這將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三個月。自CALB Group Co.於2022年10月上市以來,香港還沒有舉行過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新股發行,使其總市值較2021年的峰值下降約38%。
“市場相當低迷,也缺乏流動性,”阿里巴巴董事長蔡崇信在周二的電話會議上對分析師們說。“對我們來說,如果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繼續鑽研這些資本市場交易就沒有意義。”
盡管最近有所反彈,但基準的恒生指數仍較2021年的峰值下跌近50%。隨着交易銳減、中國股票在全球投資組合中失去地位,銀行家出現裁員潮。一位被高盛集團裁掉的人說,來自中國的IPO減少意味着銀行將不得不考慮更多的重組。
近年來,地方政府加大恢複市場信心的努力,包括削減交易成本,並通過官方訪問吸引中東投資者。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設定了一個目標,要在2025年底前說服資產達2.4億港元(合3,100萬美元)的200多個家族辦公室建立或擴大業務。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Sharnie Wong表示,阿里巴巴取消菜鳥IPO的決定“可能會讓其他中國公司放棄在香港上市的計劃”。Wong表示,港交所正面臨盈利壓力,其新任首席執行官陳翊庭(Bonnie Chan)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制定新戰略。
香港領導人面臨着重振投資者信心的艱巨任務,因為中國經濟仍在艱難應對房地產危機和國內消費疲軟。本月早些時候,香港通過一項新的安全法,引發美國、歐盟和英國的新警告,這再次激發外界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吸引力的擔憂。
今年在香港證交所上市的公司只有10家,IPO平均規模為5,100萬美元。隨着菜鳥出局,有關部門將希望寄托在其他正在籌備中的大中型交易上,包括智能手機制造商、魅族母公司DreamSmart Group和中國自動駕駛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的交易。
快時尚公司Shein可能是另一個候選公司。由於美國的監管障礙,該公司正在考慮將IPO從紐約轉移,一些人認為香港是更好的上市地點。
目前拖累香港市場的主要因素是“中國經濟缺乏變化,以及全球對中國相關資產的風險偏好”,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Gary Ng表示,“如果一家公司不是絕望,它可能會等待或尋找其他融資手段,而不是股票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