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台積電進軍美國市場後,台灣鴻海再宣布今年6月末前進美國制造電動車,每月產量預估能達到10億美元。台股科技股連連發威,無視美股跌幅,繼續帶領台股大盤指數穩定收高。分析師指出,台灣半導體、5G和AI產業前景持續看好,投資者也能關注成衣制鞋和金融類股。
昨日台股收盤:
台股周二(3月30日)微幅開高,兩大權值股聯發科和聯電勁揚,推高大盤指數穩步起漲,終場收在16554.9點,微漲78.93點或0.48%,繼續創下收盤曆史新高,成交量則較為收縮,達到約台幣3100億元。
美股隔夜走勢:
美國避險基金Archegos Capital傳出爆倉危機後,美國金融股周二(3月30日)反彈,但隨着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2020年1月來最高,科技股表現不佳。蘋果和微軟領跌,美股四大指數微幅收黑,道瓊斯指數曆史高位滑落超過100點。
道瓊斯指數跌104.41點或0.31%,收33066.96點;標準普爾指數跌12.54點或0.32%,收3958.55點;納斯達克指數跌14.25點或0.11%,收13045.39點;費城半導體指數跌10.08點或0.33%,收3044.55點。
台股美國存托憑證(ADR)以中華電信獨弱,台積電ADR漲0.58%;日月光ADR漲2.50%;聯電ADR漲3.13%;中華電信跌0.33%。
機構盤前分析: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鬱如表示,為維持經濟穩定,預期主要市場央行利率將維持在低檔,市場資金仍十分充沛。至於經濟成長率方面,全球主要國家GDP成長從谷底翻揚,台灣GDP成長則恢複正常,主計處預估2021年台灣GDP成長率可達到4.64%,接近10年高峰。
姚鬱如指出,台灣出口在疫情期間表現優異,不僅出口暢旺,市占率也提升,展現高度韌性。至於盈餘表現,2021年整體台股盈餘上修,達雙位數成長,形成台股強力支撐。整體而言,雖然台灣加權指數位在高檔區間,但投資人不必預設指數高點,逢回可加碼。產業方面,她持續看好半導體、5G、AI及伺服器等電子類股,以及電動自行車、新能源車、自動化、成衣制鞋和金融等類股。
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表示,內資攜手作多台股,激勵台股周KD已經呈現黃金交叉,月KD持續高檔鈍化,指數再度站回上升趨勢線,再度扭轉台股頹勢。
重點關注事件:
鴻海(富士康)宣布,6月末決定將在美國或墨西哥制造電動車,至於資金方面,如果一個月要制造1萬台電動車,需要花費10億美元。市場出現缺料情形,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目前缺料狀況有些變化,集團將會審慎觀察,預估影響程度將限制在10%以內,但缺料影響市況可能要到明年第二季才會趨緩。
他繼續說道:“缺料狀況影響正常訂單,程度通常都不會超過10%,但疫情下的緊急訂單影響程度大,不過整體來看,鴻海集團受到缺料影響程度將會限縮。鴻海集團數位轉型已經看見成效,是因着去年新冠疫情和台幣匯率升值關系,促使效果被掩蓋。如果疫情和缺料影響能轉好,預估毛利率7%是有機會的。如果到2025年毛利率提升至10%,那要持續靠着數位轉型,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去年部分廠區制造生產能力提升30%,在維持產品品質不變前提下,研發生產力成長15%。”
焦點個股信息:
台積電宣布將於4月15日召開法說會,公布財報並釋出最新展望,先進制程進度也將是市場焦點。供應鏈傳出,台積電3奈米制程已提前於3月展開風險性試產並小量交貨,進度優於原先預期,也就意味着3奈米量產時程有望較原先預計的2022年下半年提前。
代工大廠廣達公布去年財報,在遠距商機帶動下,筆記型電腦和伺服器需求暢旺,稅後純益台幣253.28億元,年增58.9%,三率三升,每股純益台幣6.57元,也通過去年盈餘分配,每股擬配發台幣5.2元現金股利,配發率79%,以今收盤價台幣99元計算,殖利率5.25%。
代工廠英業達召開法說公布去年財報,在遠距商機帶動下,去年營收創下曆史新高,加上去年第一季認列處分上海浦東舊廠利益,累計去年稅後純益達台幣75.48億元、年增37%,創下曆史新高,每股純益台幣2.1元,則創近13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