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Google
然而數天內,中國政府發布一項新計劃,收緊對即將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的安全審查。於是滴滴上市兩天後,就被勒令停止注冊新用戶,隨後其APP也從應用商店下架。
除了滴滴以外,另外兩家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應用程序也遭到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的調查,其應用也被下架,分別是貨運物流公司滿幫集團和看準網運營的“Boss直聘”在線招聘平台。這兩家公司也已於6月份在美上市。
未來,中國收緊安全審查的舉措勢必影響到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熱情,這對那些加碼投資中概股以期高回報的美國對衝基金和私募基金來說也不是個好消息。此外,類似事件並非首次發生。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前也曾被緊急叫停,該募股計劃原本有望成為“史上最大IPO”。
圖源:國新網
7月16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有記者提到近期滴滴出行App下架等針對App治理的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誌國表示,工信部高度重視App用戶權益的保護,持續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的整治行動。目前共檢查76萬款App,通報748款違規App,下架了245款拒不整改的App,對違規行為繼續保持高壓震懾。
數據安全方面,趙誌國介紹,工信部出台了《電信和互聯網行業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做了一系列工作。下一步,將出台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政策,更好地承接《數據安全法》在行業的實施落地。組織開展行業數據分級分類管理、重要數據目錄制定等相關工作,構建行業數據安全領域的標準體系,研究制定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數據安全的重要標準。
美國想要滴滴的大數據?
2020年12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全票通過針對中概股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並已由時任總統特朗普簽署成法。該法要求在美國掛牌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會計監督規則。如果美國的監管機構“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連續三年無法審查外國公司的海外公共會計事務所,該公司將面臨退市。
《外國公司問責法》的落地加劇了美中之間的監管對峙。中方認為,審計底稿可能會包含敏感信息,如果披露給美國政府機構,會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財新周刊》7月12日出版的第27期封面報道說,中國網絡安全審查全面收緊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擔心“美國的長臂管轄帶來數據外流隱患”。報道引述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說,滴滴或迫於經濟利益向PCAOB提供數據。
統計數據顯示,“滴滴出行”的中國活躍用戶達到3.77億,活躍司機1300萬,滴滴全球的活躍用戶為4.93億,活躍司機1500萬。此外,滴滴在2017年獲得了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的資質,掌握了包括車輛定位、周邊環境等大量精準地理數據。
中美對數據泄露的擔憂
近幾年,中美科技競爭向白熱化發展的過程中。從美國政府全面圍堵華為,到美國民選官員對中國公司參與建造紐約地鐵的疑慮,美國對中美角力中數據安全的高度關注早已十分明確。
而就股市來說,去年年底美國國會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就與外國政府及的任何關聯提交更多信息。
今年3月,美國證監會發布該法案的實施細則,要求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提交董事會中所有成員名單,一些中概股股價應聲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