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的穩步下降、就業市場的持續走強以及聯邦基金利率進一步加息的可能結束激發了投資者的樂觀情緒。隨着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更多投資者看漲股市,推動了近兩周股市的全面高漲。
漢邦金融認為短期內市場走勢顯示出明顯的輪動。能源、工業、金融、醫療以及非必需消費品等板塊表現優於科技股,這一走勢得到了利率上升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支撐。今後數月,道瓊斯指數上漲幅度可能超過上半年上漲的高科技板塊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雖然短期內股市可能有回調的可能性,但是中長期來說,今後的6-12個月股市還會繼續上漲。漢邦金融建議投資者是時候拿出一部分現金來投到債券或者股票上,因為這會比定期存款的收益要高。
美國
本周市場回顧
本周五,標準普爾500指數以4582.23收盤,較上周上漲1.01%,為連續第三周上漲。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以35459.29收盤,較上周上漲0.66%,為連續第三周上漲。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以14316.66收盤,較上周上漲2.02%。
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周五為3.957%。
衡量市場波動短期預期的VIX指數周五為13.31,這幾周都保持在15以下。
GDP
美國商務部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度實際GDP按年增長2.4%,好於道瓊斯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的2%的增長。GDP報告還顯示物價壓力正在緩解,第二季度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上漲2.6%。 這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 3.2% 增幅,也低於上一季度 4.1% 的增幅。
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 (PCE)
美國商務部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環比和同比均有所放緩,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4.1%。 與此同時,6月份消費者支出的增長速度快於收入的增長速度。
7月初公布的6月份通脹數據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遠低於預期,更證明了通脹持續下降的趨勢。周五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度 GDP 增長強勁,隨着實際工資增長轉正且就業機會依然充足,6 月份美國家庭信心大幅上升,這都表明美國經濟在高通脹下仍然有很強的韌性,投資者加強了他們的押注,即下半年經濟將繼續保持彈性,而通脹將會降溫。
分析與展望
本周股市
截至本周三,道瓊斯工業指數連漲13天,創下自 1987 年以來的最佳連漲紀錄,交易者消化了美聯儲加息和主要企業盈利的影響。美聯儲在本月的政策會議上宣布加息25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美聯儲加息後,市場表現穩定,三大指數全天基本持平。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暗示央行可能再次暫停加息後,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
周四,道指最終失去動力,投資者在13天連漲的曆史性漲幅後套現。10 年期國債收益率重回 4% 以上也無助於提振市場情緒。當天盤中,標準普爾 500 指數自 2022 年 3 月以來首次突破 4,600 點關鍵水平。與此同時,由於投資者在微軟和蘋果等關鍵科技股中獲利了結,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周五,三大指數齊漲,因為美聯儲密切關注的通脹指標——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降至近兩年來的最低水平。
美聯儲
本周三,美聯儲在上月停止加息一次之後恢複了收緊貨幣政策,宣布加息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5.25%至5.5%的22年高位。這次是去年3月展開加息周期以來第11次調升利率,符合市場預期。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央行將繼續逐次會議做出利率決定,並沒有每次會議都決定加息路徑。 鮑威爾還承認,6月份消費者通脹放緩是積極的。不過,鮑威爾在隨後的問答環節表示,央行致力於將通脹率降至2%的目標,並且貨幣政策委員會今年不會降息。
美聯儲在即將到來的 9 月會議上不會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增大。當前這種強勁的經濟形勢表明,軟着陸的可能性比以前更大。期貨交易員預估,2024年6月以前,美聯儲隔夜拆款利率都將維持在5%以上。
美聯儲加息後,市場表現穩定。三大指數全天基本持平。這在很大程度上已反映投資者更專注於企業利潤。
美企業績
總體而言,根據報告結果和共識估計,標準普爾 500 指數公司第二季度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約 8%。 然而,到目前為止,80% 的公司利潤超過了華爾街預期,略高於平均水平。 據 FactSet 稱,截至周四上午,約 44% 的標準普爾 500 指數公司已發布財報。
漢邦金融認為財報季更加證實了軟着陸假說,即經濟將避免急劇放緩的信念。消費者支出強勁、主要信用卡公司盈利通脹下降以及大型科技公司銷售的雲計算服務需求反彈等等因素都支撐着我們的觀點。
經濟衰退
高盛在7月18日將美國未來 12 個月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從25%下調至20%,並指出最近的經濟數據增強了其“將通脹降至可接受水平並不需要經濟衰退”的信心。這低於《華爾街日報》最新調查中 54% 的中位概率,僅略高於戰後 15% 的平均概率。
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表示,美國經濟活動“保持彈性”,第二季度GDP增速為2.3%,消費者信心反彈,6月份失業率小幅下降。他還指出,最近幾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激增的情況已出現逆轉。
加拿大
本周市場回顧
本周五,S&P / TSX綜合指數以20519.37收盤,較上周下跌0.14%。
本周五,倫敦布倫特 9月原油期貨為84.34美元/桶。
初步數據顯示六月份國內經濟萎縮,這可能表明借貸成本上升正在減緩經濟活動,周五加元兌美元小幅走低。加元兌美元匯率下跌0.1%,至1.3240,即75.53美分,此前觸及7月11日以來的最低盤中水平1.3249。 本周加元總體該貨幣下跌0.1%。鑒於短期內加元見弱之際,建議美元換加元,中長期來講美元會貶值。
分析與展望
加息
上周二,加拿大統計局報告稱,6 月份通脹率降至 2.8%,遠低於去年夏天達到的令人瞠目結舌的峰值 8.1%,但核心指標仍然“更具粘性”。目前的通脹在1%到3%的通脹目標範圍之內,而且是七國集團中最低的通脹率。
盡管如此,這可能並不足以阻止加拿大央行繼續加息。央行仍然在7月初再次將關鍵利率提到了25個基點,使其關鍵利率達到5%。當時,5月份的通脹數據已降至3.4%。
央行行長Tiff Macklem發出警告,稱央行準備在需要時進一步加息。因為貨幣政策存在滯後性,意味着加息可能需要一到兩年才能完全影響經濟,而央行一直堅稱通脹目標要達到2%。央行目前預計明年加拿大的通脹率將徘徊在 3% 左右,到 2025 年中期降至 2%。
迄今為止,通脹放緩的主要原因是汽油價格下跌,而其他價格仍在快速上漲。若不計汽油價格,加拿大 6 月份的通脹率為 4.0%。雜貨店消費繼續面臨高通脹,6 月份年通脹率為 9.1%。
更高的利率意味着經濟放緩,最終會導致一些失業。除此之外,許多房主也要承擔更多貸款,例如那些擁有浮動利率抵押貸款或即將續簽的固定利率抵押貸款的房主。
經濟放緩
加拿大統計局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 5 月份經濟環比增長 0.3%,略低於加拿大統計局的預期。
BMO 資本市場高級經濟學家Robert Kavcic周五表示,也許經濟開始出現一點疲軟,所有關鍵經濟數據點都體現了 6 月份預測的疲軟。在住房市場和消費者支出方面都看到了這種情況,盡管人口和人口流動非常強勁,而且商業投資也一直在增長,但零售層面的支出量確實已經趨於平緩。 也有點遲緩和不穩定。他將壓力歸因於加拿大央行的一系列大幅加息。
中國大陸和香港
本周市場回顧
本周五,上證指數以3275.93收盤,較上周上漲3.42%。
本周五,滬深300指數以3992.74收盤,較上周上漲4.47%。
本周五,恒生指數以19923.5收盤,較上周上漲4.45%。
本周五,1美元兌7.1489人民幣。
GDP
上周一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達到6.3%,是過去兩年來增幅最高的季度,但是該數據高企被認為主要因為受到低基數效應影響。與今年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出人意料地疲弱,僅增長了0.8%。零售銷售和出口拖累了增長。政府對於今年GDP的目標是實現5%的年度經濟增長。
分析與展望
股市
隨着投資者相信中國將重振整體經濟的承諾,本周香港股市強勁上漲。周二, A股、港股集體衝高,恒生科技指數狂飆4%,香港恒生指數漲3%,上證指數漲1.5%。其中,地產股爆漲,一天前,中國房地產股因債務擔憂重燃而暴跌。
本周五,香港股市表現強勁,恒指低開高走,從跌約1.5%扭轉至收升1.4%,升幅一度超逾1.5%,創 6 月 16 日以來最高水平。恒生科技指數一度升逾3%,創約6個月新高,已經較5月31日的低位上升23.2%,進入牛市區域。
看漲交易者押注美聯儲將在 9 月會議上暫停緊縮政策,紛紛重返市場。滬港通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本周購買了價值 345 億元人民幣(48 億美元)的境內股票,這是自 1 月份以來最大的五天資金流入。與此同時,中國基金買入了 83 億港元(11 億美元)的香港上市公司。
國際市場
本周市場回顧
本周五,日經225指數以32766.5收盤,較上周上漲1.43%。
本周五,德國DAX 30指數以16,469.75收盤,較上周上漲1.81%。
本周五,英國FTSE 100指數以7,694.27收盤,較上周上漲0.4%。
分析與展望
歐洲央行周四將存款利率上調至曆史高位,這是歐洲央行連續第九次加息,將銀行存款利率從 3.50% 提高至 3.75%,為2000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當時歐元紙幣和硬幣甚至還沒有投入流通。不過,歐洲央行從其政策聲明中刪除了進一步加息的明確暗示,對是否要在經濟惡化的背景下加息以降低通脹保持開放的選擇。
自去年 10 月以來,歐元區通脹率已減半,但仍為 5.5%,仍遠高於歐洲央行 2% 的目標。另一方面,信貸創造、貸款需求和經濟活動均大幅放緩,表明歐洲央行穩步加息的政策已經對經濟造成了影響。
周五早上證實的有關日本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的報道昨天推高了利率,日本央行將其 10 年期日本國債目標維持在 0%,但實際上將目標區間從 0.5% 擴大至 1%,從而推高了利率。此舉被視為擺脫超寬松貨幣政策的開始,與其他主要央行保持一致。
Disclaimer 免責聲明
本文稿中包含的信息僅供參考,並不旨在提供特定的投資,保險,財務,稅務或法律的建議。文稿可能包含有關經濟和投資市場的前瞻性陳述。前瞻性陳述並非對未來業績的保證,鼓勵您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仔細考慮風險,並咨詢有關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