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風險化”背景下,這一幣種異軍突起,搶占國際支付市場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要聞>正文

“去風險化”背景下,這一幣種異軍突起,搶占國際支付市場

文 / Heidi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2023年,中國資產度過了艱難的一年,但人民幣作為一種國際支付選項正在嶄露頭角。

人民幣作為全球貨幣的地位仍然面臨着中國自身資本管制的巨大障礙。即便如此,人民幣貿易意願的提高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如果在未來與西方的假設衝突中實施制裁的話。它也可能成為人民幣本身的結構性支撐來源,即使假設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弱於預期。

中國跨境商品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自2020年中期以來已經翻了一番多,根據央行和商務部的官方數據,它現在相當於中國總商品貿易的四分之一以上的價值。這比2019年的大約13%上升了,將比率帶回到2015年末的水平——在中國意外的人民幣貶值和更為嚴格的資本管制打擊了之前的人民幣國際化大推動之前。

根據國際金融信息服務公司Swift的數據,截至十月,全球有3.6%的國際支付是以人民幣進行的。這較1月的不到2%上升,略低於9月的3.7%,9月是創下的最高紀錄。而實際數字可能更高,因為一些人民幣交易——特別是涉及被美國制裁實體的交易——可能不會使用Swift進行。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俄羅斯效應引起的。在俄烏衝突爆發和西方制裁之後,俄羅斯取代沙特成為中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商,並成為中國汽車的重要市場。中國和俄羅斯現在用人民幣進行了絕大部分雙邊貿易:根據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接近三分之二的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已經以人民幣結算。許多其他國際貿易夥伴——特別是那些在任何假設的衝突中不太可能站在西方一邊的發展中國家——將會注意到這一點。

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細節。制裁仍然會對貿易以外的金融流動產生巨大的破壞性影響,並可能影響中國利用其美元儲備的能力。根據Swift的數據,人民幣占全球支付的3.6%,仍然與美元(47%)和歐元(23%)相比較小。資本管制限制了人民幣作為投資工具的吸引力,這將繼續阻礙其作為儲備資產的角色——特別是在發達世界。發達的民主國家仍然是中國的重要市場:在危機時刻,它們中的許多人可能會簽署美國的制裁並拒絕接受人民幣。

這並不意味着人民幣崛起的地位不重要——特別是考慮到在西方努力“去風險化”中國關系的背景下,全球貿易正改道的方式。東南亞等地正變得越來越重要,這里是中國商品組裝成最終產品的重要樞紐,然後這些產品被送往美國。未來,不難想象越來越多的中國零部件出口到這些地方的百分比以人民幣計價,並且一些這樣的中間國家可能會選擇儲備更多的人民幣。

中國經濟正在艱難時期,但它仍然是出口強國。隨着全球貿易的政治分裂開始遷移到支付體系中,這可能在未來幾年對亞洲和更遠的地方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