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與中國主要制造業指數持續疲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在強勁增長。
(來源:路透社)
大宗商品分析師Kpler和LSEG Oil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兩個月中國的原油、液化天然氣、煤炭和鐵礦石進口均強於去年同期。
然而,盡管乍一看,強勁的大宗商品進口似乎與軟房地產建設和制造業數據不一致,但當考慮到庫存和價格變動等市場動態時,它們可以得到解釋。
LSEG數據顯示,2月份原油進口量為1173萬桶/日,高於1月份的1131萬桶/日。
LSEG估計今年前兩個月中國石油抵達量為1151萬桶/日,比去年1月和2月官方海關數據1044萬桶/日高出107萬桶/日。
中國將1月和2月的進口數據合並在一起發布,以減輕農曆新年假期的影響,
Kpler的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為570萬噸,低於1月份的 782萬噸。
然而,今年前兩個月合計1352萬噸,比去年同期的1104萬噸增長22.5%。
Kpler估計2月份鐵礦石進口量為1.015億噸,低於1月份的1.130億噸,這是 Kpler數據自2017年以來的第二高進口量。
1月至2月期間的總產量為2.155億噸,比2023年同月的2.061億噸增長4.6%。
今年前兩個月,所有等級煤炭的進口也很強勁,Kpler估計2月份海運抵達量為 2840萬噸,1月份為3400萬噸,總計6240萬噸。
這比2023年前兩個月的海運抵達量4870萬噸增加了28.1%。
主要商品進口的強勁勢頭似乎與中國官方采購經理指數(PMI)持續疲軟的結果不一致。
2月份PMI連續第五個月萎縮,從1月份的49.2降至49.1,仍低於50榮枯線。
盡管部分疲軟可能是由於工廠因為期一周的農曆新年假期而關閉,但采購經理人指數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充其量只是緩慢增長。
這使得采取進一步刺激措施的可能性更大。
新舉措是否足以提振中國經濟還有待觀察,但最近采取的溫和措施的記錄表明,需要采取更大膽的舉措。
(圖片來源:路透社)
大宗商品強勁,經濟疲軟?
問題是,中國強勁的大宗商品進口是否能夠與住宅建設和制造業等關鍵經濟部門的明顯疲軟相協調。
每種商品都有自己的市場動態,強勁的原油進口可以通過在安排貨物時油價下跌以及大多數煉油廠提前釋放進口配額的棱鏡來看待。
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從10月到12月中旬一直處於下跌趨勢,於12月13日觸及每桶72.29美元的低點。
較低的價格,加上第一批進口配額增加60%,將鼓勵煉油廠購買超出其加工預期的數量,從而增加庫存,以對衝今年晚些時候可能出現的價格上漲。
由於電力需求高且水力發電量低於平常水平,煤炭進口一直強勁。
另一個因素是安全檢查對國內礦山產量的一些限制,這也導致國內價格上漲,這意味着進口可以在價格基礎上競爭。
中國最大的煤炭供應國是印度尼西亞,根據大宗商品價格報告機構Argus的評估,每公斤含能4200大卡的印度尼西亞煤炭價格近幾周相對穩定,徘徊在兩年低點附近。
鐵礦石或許是最難理解的大宗商品,因為強勁的進口並不一定與房地產行業的疲軟相一致。
然而,最近幾周鋼廠和貿易商一直在增加庫存,可能是因為預期會出台更多刺激措施,咨詢公司SteelHome報告稱,截至3月1日當周,港口庫存增至1.349億噸,較七年同期增長28.6%。而截至去年10月23日當周,該數字為1.049億。
總體而言,中國大宗商品進口的強勁與其它經濟部門的疲軟相一致,但經濟現狀比簡單的增長乏力更加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