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日本央行的加息計劃正引發對僵屍企業大量破產的擔憂。經過三十年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哪怕只是小幅上調利率,都可能對這些長期依賴低利率存活的企業構成重大衝擊。
根據東京商工調查公司發布的最新報告,今年4月至9月,日本的破產案件數量首次在十年內突破了5,000起,達到5,095起,總負債額高達1.38萬億日元(約92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服務業。
(來源:彭博)
“僵屍企業”通常指那些營業利潤不足以償還債務利息的企業,雖然它們在低利率和政府支持下得以存活,但長期來看,這類企業缺乏競爭力,阻礙了日本經濟的活力。
這些企業由於無法進行有效投資或招聘,正拖慢新興企業的發展,並限制了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里昂證券日本公司策略師尼古拉斯·史密斯指出,雖然清理這些企業可能會帶來一些短期的破壞,但從長遠來看,這或許有利於為新興企業的成長騰出空間。
“這些僵屍企業的退出,並不會對就業市場造成重大影響,”史密斯表示,“實際上,我們更擔心日本當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而非失業。”
東京商工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基準利率每上調0.1個百分點,僵屍企業的數量就可能從56.5萬家增至63.2萬家。
對於這些企業而言,利潤幾乎全都用於償還債務利息,企業難以獲得發展和競爭的機會。以日本最大的旅行社之一HIS Co.為例,盡管公司在截至10月的最新財年中實現了14億日元的營業利潤,但其淨利息支出高達15億日元,令公司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
HIS以低價旅行團著稱,但疫情過後,日本的出境遊市場萎縮,同時赴日遊客數量激增,給公司的運營帶來新的困境。更為嚴峻的是,日元的長期疲軟進一步加劇了問題。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HIS自2020年後負債高達300億日元,公司當前的財務狀況不容樂觀。
“僵屍企業”這一術語最早由東京大學教授星武夫等三位學者在2008年提出,他們將這類企業定義為經營上出現重大問題,但依賴政府或債權人的資金支持而避免破產的公司。
國際清算銀行則將“僵屍企業”定義為成立超過10年且利息覆蓋率連續三年以上低於1的企業。
今年規模最大的破產案件之一是MSJ資產管理株式會社。由於其在國內噴氣客機業務上的失敗,該公司被三菱重工業清算,負債高達6413億日元。其他大規模破產企業還包括塑料回收公司生態研究所有限公司、醫療器械供應商北信醫療株式會社以及預制食品供應商朝日食品創造有限公司。
東京商工調查公司報告稱,日本各個行業的破產數量都在增長,尤其是在餐飲、旅遊等勞動力短缺最為嚴重的行業,僵屍企業的數量尤其多。隨着日本央行可能進一步上調利率,破產數量預計還將上升,尤其是在面對全球化競爭加劇的行業,如交通運輸、人工智能和軟件行業。
即使是日本的大型企業也未能幸免於破產危機。松下液晶顯示器公司便是其中一例。
由於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和液晶面板市場競爭加劇,松下控股公司決定關閉旗下液晶顯示器業務,並免除該部門欠下的5836億日元貸款。這一舉措是松下試圖提高各個部門責任感與盈利能力的重要一步,但也表明,即便是大型跨國企業,也難以抵禦市場競爭和全球經濟變動帶來的衝擊。
日本當前的破產情況令人不禁聯想到1992年資產泡沫破裂後的情形。東京商工調查公司指出,僵屍企業已經占據日本上市公司的14%,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尤其是在日本人口密度較高的大都市之外,投資環境受到嚴重阻礙。
數十年來,日本的僵屍企業靠着廉價的信貸和政府的慷慨救濟得以存活。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日本政府向這些企業投入了數萬億日元的“無息、無抵押”貸款,部分專家認為這可能是近期破產激增的主要原因。
當一家小型或中型企業破產後,員工往往能更容易地找到更高效、更具競爭力的工作。盡管日本央行加息並非為了清理僵屍企業,但加息的自然結果可能有助於解決日本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瑞穗調查技術有限公司高級經濟學家服部直樹表示:“日本經濟正處於轉折點。我們必須轉變思維方式。”
他認為破產數量的增加並不意味着所有這些企業都應該被淘汰,挑戰在於如何有效區分哪些企業可以獲得幫助,以及如何提供定制化的援助方案。
盡管市場對日本央行加息的預期愈發強烈,但日本央行至今保持了謹慎的態度。然而,市場普遍預測,央行將在明年1月至3月期間將利率上調至0.5%,這將是自199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水平。屆時,更多企業可能陷入破產和債務危機。
然而,史密斯指出,隨着利率的上升,日元走強,通脹壓力也會得到緩解,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喘息空間。盡管加息帶來了短期的經濟波動,但他認為,從長期來看,加息將促使日本經濟表現更加健康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