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據路透社報道,共和黨總統當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本次美國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後,一些民調機構正在努力弄清,為何他們的調查結果再次低估了特朗普的支持率。
根據政治和體育數據分析網站 538 編制的數十份全國民意調查的平均值, 11 月 5 日投票前的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落後民主黨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1 個百分點。隨着投票結果接近尾聲,特朗普在全國範圍內領先哈里斯 2 個百分點:50% 對 48%。
根據 538 的平均值,在 2020 年的民意調查中,特朗普在全國範圍內的領先優勢,被低估了4 個百分點;而在 2016 年的民意調查中,低估了特朗普的表現 2 個百分點。
盡管這些結果基本都在民調的正常誤差範圍內,但誤差結果一直朝着同一方向發展,引起了一些民意調查員和專家的懷疑。他們認為,調查很難得到特朗普支持者的回應,以至於出現了偏差。
即使在亞利桑那州、佐治亞州、內華達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等戰場州,民意調查基本正確地預測特朗普將在 11 月 5 日獲勝,他在選舉日的領先優勢也比民意調查高出約 1 至 3 個百分點。
在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等“鏽帶”搖擺州,特朗普的民調落後,卻最終贏得了選舉,民調平均值同樣低估了他 2 到 3 個百分點。
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政治學家喬什·克林頓 (Josh Clinton) 領導了一個工作組,負責分析 2020 年選舉周期的民意調查表現。他一直擔心,公眾對民意調查和政治機構的不信任,是調查誤差變大的重要原因,“我認為這會以相當具有破壞性的方式使整個行動失去合法性”,克林頓說。
另外一些民意調查專家強調,除了被調查對象拒絕接聽電話外,過去幾十年,垃圾郵件和短信數量的大幅增加,也使美國人普遍不太願意接受未經請求的聯系。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家克里斯托弗·萊齊恩 (Christopher Wlezien)說:“今天的世界,與我們 20 年前或 30 年前所面對的截然不同。”
此外,民意調查專家認為,“特朗普效應”也是民調結果總是低估這位美國前總統支持率的重要原因。事實上,特朗普在整個政治生涯中一直抨擊民意調查對他存有偏見。
特朗普過渡事務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 (Karoline Leavitt) 表示:“民意調查員、華盛頓專家和媒體總是低估特朗普總統及其曆史性支持者聯盟。唯一重要的民意調查發生在選舉日。”
另外,民意調查員在處理調查的原始數據時,可能存在錯誤引用,他們往往更重視那些有實際投票可能的人所做的回答。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對於特朗普所屬的共和黨在2018 年和 2022 年國會中期選舉的成績,民意調查並沒有低估。這說明,很多人只有在總統大選時才會投票,這增加了結果的不確定性。
根據佛羅里達大學選舉實驗室的分析,今年美國大選,近三分之二的合格選民參與了投票,而在2022 年的國會選舉中,這一比例略低於一半。
為盡量縮小誤差,馬凱特大學(Marquette University)今年的民意調查沒有像過去那樣,通過隨機撥打人們的電話號碼,將全州劃分為 5 個區域進行抽樣,而是將全州更細致地分為 90 個區域,並首先通過電子郵件、然後通過電話跟蹤潛在受訪者,此舉旨在保持共和黨和民主黨城鎮的回複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