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權研究所於 2025 年 2 月 18 日裁定,Facebook 的廣告算法存在性別歧視,主要向女性用戶推送“典型女性職業”相關廣告,例如幼師、護理等職位,而機械師、工程師等職位廣告則更多展示給男性用戶。這一做法被認為強化了性別刻板印象,不符合歐盟的反歧視法規。
國際非營利組織 Global Witness 進一步調查發現,Facebook 在荷蘭、法國、英國、印度、南非等六個國家均存在類似的性別偏見問題。該組織通過實驗測試發現,Facebook 的廣告投放算法傾向於根據傳統職業性別比例來分配廣告展示,而非基於用戶真實的職業興趣或求職意向。這一發現促使荷蘭人權組織 Bureau Clara Wichmann 和法國 Fondation des Femmes 向荷蘭人權研究所提出投訴。
Meta回應:限制廣告投放,但未調整算法
針對荷蘭人權研究所的裁決,Meta(Facebook母公司)未發表直接評論。此前,Meta 的發言人 Ashley Settle 曾表示,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及 40 多個歐洲國家和地區已對就業、住房和信貸廣告的目標受眾設置限制,禁止廣告商按性別定向投放。然而,Meta 未能證明其廣告算法本身不會產生性別歧視,也未提供具體證據表明其系統如何避免刻板印象的影響。
Meta 過去曾解釋其廣告投放機制是基於用戶的線上行為,包括在 Facebook 內外的互動,但對於具體的算法訓練方式,公司一直未作詳細披露。
專家觀點:裁決雖無法律約束力,但可能推動更嚴監管
盡管荷蘭人權研究所的裁決不具法律約束力,但法律專家認為,此案可能促使荷蘭數據保護機構采取進一步措施,例如對 Meta 處以罰款或強制要求調整廣告投放算法。
荷蘭人工智能與數字權利律師 Anton Ekker 指出,該裁決可能對未來的大型科技公司監管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涉及算法公平性和歧視問題。如果 Meta 不主動調整算法,非政府組織(NGO)可能會提起更進一步的法律訴訟,迫使其整改。
Bureau Clara Wichmann 組織代表 Berty Bannor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裁決為荷蘭 Facebook 用戶提供了對抗科技巨頭歧視性算法的法律依據,確保線上權利與線下一致。她強調:“這表明,反歧視法不僅適用於現實世界,也同樣適用於數字空間。”
Meta全球爭議不斷,算法歧視問題受關注
Meta 近年來因算法問題多次陷入爭議,尤其在就業、住房和信貸廣告領域。此前,該公司已在美國因類似案件被起訴,並最終調整了廣告投放機制,但這一變化並未擴展到全球其他市場。
此外,Meta 近期宣布終止其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項目,並修改仇恨言論政策,允許用戶在平台上發表更多針對女性、跨性別者的貶損言論。這一變化引發了人權組織的強烈批評,被認為削弱了平台上的反歧視保護措施。
Global Witness 組織的資深活動家 Rosie Sharpe 認為,Meta 未能在全球範圍內采取一致的公平算法調整措施,這令人無法接受。她表示:“人工智能和算法正在深刻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不加以監管,將對社會公平和正義構成巨大風險。”
科技公司需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荷蘭人權研究所的這一裁決,被視為科技公司算法監管的重要一步。隨着數字權利保護日益受到關注,法律專家和人權組織呼籲,Meta 及其他科技公司應提高算法透明度,確保線上世界的公平性與線下世界保持一致,避免算法帶來的社會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