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一(3月10日),Carlyle集團的Jeff Currie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跨境化石燃料貿易在2017年達到頂峰,隨着尋求能源安全的國家加速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投資,化石燃料的貿易將下降。
幾十年來,關於石油供需峰值的對話一直是能源市場的背景。本周,隨着行業領導者齊聚世界能源之都休斯頓,參加標準普爾全球會議的年度CERAWeek,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過渡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Currie預計化石燃料不會很快消失,但他表示,世界正在看到“石油貿易高潮”。Currie表示,化石燃料很方便,但它們的運輸越來越脆弱——特朗普的貿易戰就是最近的一個例子——這將促使各國減少石油和天然氣進口,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投資可再生能源。
“來自跨境化石燃料的全球能源消費份額在2017年達到峰值,此後下降了5%,”Currie在一篇研究文章中寫道,他概述了他所謂的“新焦耳秩序”,隨着需求的持續增長,能源供應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問題。
在全球貿易安全問題上,美國顯得尤為突出。在頁岩革命期間,美國通過石油開采技術的進步,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對外國供應的依賴程度降低。
“全球貿易的保護者不再有保護全球貿易的動機,”Currie周六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
Currie在研究報告中寫道,雖然石油和天然氣貿易不會消失,但化石燃料進口比風能和太陽能更容易被阻止。隨着各國轉向更本地化的能源,隨後貿易的減少將導致石油和天然氣需求放緩。但鑒於美國國內供應充足,美國的能源結構可能仍將偏向化石燃料。
本周在休斯頓的對話中,另一個將凸顯的話題是人工智能刺激的能源需求以及隨後為耗電量大的數據中心供電的需求。Currie認為人工智能是長達一個世紀的電氣化刺激能源需求的線性趨勢中的最新趨勢,盡管人工智能現在“太大了,不容忽視”,在能源需求結構中占據了更大的份額,但它對加速需求增長幾乎沒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