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受美股市場整體回調影響,美國三大股指盤初小幅低開,隨後跌幅擴大。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超1%,標普500指數下跌0.72%,納斯達克指數跌幅為0.45%。不過,中概股表現亮眼,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上漲近2%,小鵬汽車、蔚來、理想汽車、阿里巴巴等多只個股均錄得明顯漲幅。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Hesai Technology)的股價在當日大漲,一度突破40%,最終收漲38.79%,報22.22美元,市值達到28.33億美元。這一表現不僅反映出市場對其最新財報的積極反應,也預示着激光雷達行業在全球市場的重要性正在快速上升。
禾賽科技:全球首家盈利的激光雷達上市公司
根據最新發布的2024年財報,禾賽科技在2023年實現了20.8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創下曆史新高,同時其全年綜合毛利率達到42.6%,淨利潤為1369萬元。這一成績使其成為全球首家實現全年盈利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並且也是唯一一家全年經營和淨現金流均為正的公司。
在出貨量方面,禾賽科技2024年共交付超過50.18萬台激光雷達,年出貨量連續四年翻倍增長。展望未來,公司預計2025年激光雷達總出貨量將達到120萬至150萬台,其中機器人領域出貨量有望達到20萬台,總營收目標設定在30億至35億元。
激光雷達加速滲透,禾賽穩固行業領先地位
激光雷達是高階自動駕駛(L2/L3級)和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核心傳感技術。近年來,隨着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各大車企紛紛將激光雷達作為高端車型的標準配置,甚至向20萬元以下的車型滲透。
目前,禾賽科技已與比亞迪、長城、長安、奇瑞、嵐圖等11家中國頭部汽車制造商達成合作協議,其ATX系列激光雷達預計於2025年正式量產,並被規劃為多款車型的標配。同時,公司還在2024年第四季度與一家歐洲頂級車企達成多年獨家合作協議,涵蓋其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這一訂單被業內視為全球前裝量產激光雷達領域迄今最大規模的交易。
此外,在L4級自動駕駛市場,禾賽科技已與包括百度Apollo在內的中國前五大Robotaxi公司達成獨家合作,提供遠距離激光雷達產品。2024年第四季度,禾賽在該領域交付約7000台激光雷達,為數千輛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核心感知能力。
機器人市場的新機遇與挑戰
除智能汽車領域外,禾賽科技正在積極拓展機器人市場。2024年12月,公司面向機器人行業的單月激光雷達交付量已超過2萬台,並在CES 2025上正式發布了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達JT系列。該系列產品已獲得MOVA智能割草機器人和Agtonomy無人農業車輛的六位數訂單,為智能機器人市場提供關鍵感知技術。
同時,禾賽的XT系列激光雷達已被應用於寶馬自動工廠駕駛系統(AFW)和宇樹科技機器人,為智能制造和工業自動化提供更先進的3D感知解決方案。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機器人市場對激光雷達的需求正在增長,但長期來看,機器人公司可能會傾向於成本更低的純視覺方案,減少對激光雷達的依賴。因此,禾賽科技在機器人領域的未來增長仍需觀察。
行業競爭加劇,國產激光雷達占據全球主導地位
2024年,激光雷達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顯著變化。據統計,全球前四大激光雷達企業分別為禾賽科技、圖達通、速騰聚創、華為技術,合計占據90%以上市場份額。其中,速騰聚創以35%市場份額位居榜首,華為緊隨其後,而禾賽科技和圖達通分別占據23%和15.2%。
全球範圍內,中國企業在激光雷達領域已占據絕對領先地位。Yole Group發布的《2024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品牌已占據全球84%的市場份額。此外,咨詢機構灼識咨詢預計,到2030年,中國市場在ADAS激光雷達解決方案中的占比將達到111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50.1%。
未來挑戰:如何在價格戰中維持盈利?
盡管市場需求旺盛,但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整車廠商對高端智能部件的降本需求迫在眉睫。對於激光雷達企業而言,如何在保證技術領先的同時優化成本,成為能否邁過盈虧平衡點、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在這一背景下,禾賽科技正通過縮減SKU(產品種類)、提高產品通用性和量產能力,優化供應鏈管理,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管理層預計,公司在2025年將實現GAAP盈利2億至3.5億元,Non-GAAP盈利3.5億至5億元,持續鞏固其全球激光雷達市場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