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瑞典電池制造商Northvolt在官網發布公告,宣布因公司現金流耗盡,已在瑞典申請破產。這一聲明標誌着歐洲長期致力於打造本土電池產業的雄心已遭遇重大挫折,也宣告了這一夢想的破滅。
Northvolt遭遇經營困境
Northvolt成立於2016年,正值歐洲希望減少對中國動力電池依賴之際。作為歐洲電池行業的領軍企業,Northvolt曾被譽為“歐洲的寧德時代”,並得到資本市場的熱烈關注。貝萊德、高盛、歐洲投資銀行、大眾汽車等知名機構和汽車制造商紛紛注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00億美元。其中,大眾汽車集團在2019年和2021年分別向Northvolt投資了約14億歐元,展現了其對Northvolt未來前景的堅定信心。
公司一度獲得來自寶馬、沃爾沃、大眾等汽車巨頭的巨額訂單,預計需擴大生產規模以交付總計550億美元的訂單。然而,問題隨之而來,Northvolt未能按時交付產品,導致寶馬於2024年6月取消了價值20億美元(約141億元人民幣)的電芯采購合同,並將該訂單轉交給韓國的三星SDI。此舉加劇了Northvolt的財務困境,企業經營陷入困境。
為了應對挑戰,Northvolt采取了大規模裁員、暫停部分業務、出售資產以及推遲產能擴建等一系列措施。2023年9月,公司宣布在瑞典基地裁員1600人,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五分之一。2023年11月,Northvolt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開始按照美國破產法第11章進行重組。根據文件披露,Northvolt當時的可用現金僅剩3000萬美元,而債務高達58.4億美元。盡管獲得了現有客戶的新融資支持,但公司的財務危機依舊難以逆轉。
在破產保護期間,Northvolt仍將繼續履行合同,向客戶交付產品並向主要供應商支付款項。公司CEO彼得·卡爾森在辭職時表示,公司急需10億至12億美元的資金才能恢複業務。
歐洲電池產業的困境與挑戰
Northvolt的破產並非孤例。自2023年以來,英國電池制造商Britishvolt和AMTE Power等多家歐洲電池企業相繼宣告破產,這顯示出歐洲在電池生產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盡管資本充足、市場需求強勁,歐洲的電池產業依舊未能突破技術瓶頸,無法與中國電池制造商競爭。
根據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的分析,歐洲電池制造商面臨着設計、工藝流程和設備方面的缺陷。歐洲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時,往往遇到設計和生產環節中的問題,無法有效預見和解決電池生產過程中的風險和副反應。此外,歐洲電池制造商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存在差距,缺乏足夠的電化學專業人才,而這一點正是中國企業在電池行業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中國企業主導全球電池市場
當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依舊由中國企業主導。根據SNE Research的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銷售數據,中國廠商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份額已升至67.1%,相比2023年的63.4%增長了3.7個百分點。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和欣旺達等中國企業繼續鞏固其在全球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Northvolt的破產以及其他歐洲電池企業的困境,進一步凸顯了歐洲在電池產業的技術短板和生產能力上的不足。盡管市場需求巨大,但要想在全球電池產業中占據一席之地,歐洲還需要在技術創新、生產規模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這一切也讓人反思,歐洲是否能在未來打破當前的困局,繼續追求綠色能源轉型的目標,或許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跨國合作以及長期的技術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