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五(4月18日),白宮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在記者會上證實,特朗普總統及其核心團隊正在深入研究解除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職務的可行性。這番表態將美國總統與央行體系持續數年的矛盾推向新的高潮,也引發了關於美國貨幣政策獨立性的重大爭議。
一、政策分歧演變成制度危機
這場風波始於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的激烈言辭。周四,總統指責鮑威爾在利率政策上"玩弄政治",聲稱如果自己有意,"隨時可以讓鮑威爾光速下台"。這番言論直接挑戰了美聯儲自1977年《聯邦儲備改革法案》確立的獨立性原則,該法案規定總統僅能以"正當理由"解除聯儲主席職務,而政策分歧不在此列。
哈塞特在記者問答環節的表現耐人尋味。
當被問及其2021年著作《漂流:阻止美國滑向社會主義》( The Drift: Stopping America's Slide to Socialism)中"解雇鮑威爾將摧毀美聯儲信譽"的論斷時,這位曾服務兩屆共和黨政府的資深經濟學家突然改口:"當時的市場環境完全不同,我們依據的是當時的法律分析。如果有新的法律解讀出現,我們自當重新評估。"——這種立場轉變暗示白宮可能正在尋求法律突破。
二、法律爭議與曆史先例
目前聚焦於聯邦最高法院的一起關鍵案件成為各方關注焦點。該案涉及特朗普此前解雇兩名聯邦勞工委員會民主黨成員的合法性裁決,其結果可能為總統解除獨立機構負責人職務的權力邊界確立新判例。
盡管鮑威爾公開強調現行法律保障其任期至2026年5月,但司法觀察家指出,若最高法院做出有利總統的寬泛解釋,或將打開制度缺口。
三、潛在繼任者浮出水面
在政策博弈的背後,前美聯儲理事凱文·沃什的身影逐漸清晰。這位55歲的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擁有顯赫的政商履曆:曾在小布什政府擔任經濟政策特別助理,2006-2011年任職美聯儲期間深度參與2008年金融危機應對,主導了貝爾斯登收購案,卻也因放任雷曼兄弟破產的決定備受爭議。2011年,他因反對量化寬松政策辭去理事職務,這一立場與特朗普當前主張高度契合。
值得注意的是,沃什近期在《華爾街日報》聯合特朗普撰文批評美聯儲疫情期間的通脹應對,其政策主張包括:
主張更激進加息控制通脹
反對長期量化寬松
強調市場自我調節機制
主張縮減美聯儲監管權限
四、金融市場暗流湧動
盡管財政部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宣稱"貨幣政策是必須守護的珍寶箱",但市場已出現微妙變化。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數據顯示,聯邦基金利率期貨的波動率指數單周上升12%,十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出現非常規倒掛。
高盛分析師指出:"如果總統成功挑戰美聯儲獨立性,可能引發全球央行體系信任危機,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或將面臨二戰以來最嚴峻考驗。"
五、曆史鏡鑒與現實抉擇
回望曆史,美國曾多次經曆總統與美聯儲的角力。1970年代尼克松政府施壓美聯儲維持低利率,直接導致惡性通脹;1980年代里根支持沃爾克激進加息則帶來經濟陣痛後的長期繁榮。
當前困局的核心在於:如何在政治訴求與專業決策間保持平衡?
這場憲政危機可能演變為美國金融體系的壓力測試。無論結果如何,這場圍繞貨幣政策獨立性的較量,都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的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