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成“拖油瓶”?開雲集團開年遇冷,全球奢侈品行業或將迎來至暗時刻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要聞>正文

Gucci成“拖油瓶”?開雲集團開年遇冷,全球奢侈品行業或將迎來至暗時刻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在全球消費放緩與行業動蕩的背景下,曾經輝煌一時的Gucci正逐步從Kering(開雲集團)的業績支柱,演變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銷售斷崖式下滑,Gucci連續五個季度負增長

4月23日,Kering集團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總營收同比大跌14%,至38.83億歐元。其中,作為集團“頂梁柱”的Gucci業績繼續探底——營收僅為15.7億歐元,同比下滑24%,可比銷售額更是暴跌25%。這已是Gucci連續第五個季度出現兩位數下滑。

Gucci的問題並非一日之寒。從2024年起,這家意大利奢侈品牌便步入低谷,過去四個季度的可比銷售額降幅分別為21%、20%、25%和24%。此次更進一步跌入“深水區”,讓整個開雲集團承壓。

多市場受挫,關店潮襲來

從市場維度來看,Kering在亞太地區的銷售同比銳減25%,西歐與北美均下降13%,連向來穩健的日本市場也未能幸免,下滑11%。這種全球性低迷,反映出奢侈品消費正遭遇嚴重結構性挑戰。

與此同時,開雲集團正在加速“瘦身”——一季度共關閉25家門店,其中Gucci淨關10家。截至3月末,集團在全球的門店總數降至1788家。關店雖然短期可能拖累業績,但從成本控制與未來零售轉型的角度看,或許是為下一輪“重裝上陣”做準備。

奢侈品專家周婷分析稱,若開雲能借此機會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改革、重塑門店體驗,將有望提升品牌溢價力與用戶粘性。

不僅Gucci,YSL和巴黎世家也未能幸免

Kering的其他品牌同樣難逃低迷困局。YSL營收下降8%,巴黎世家所在的“其他品牌”部門整體下跌11%。僅有Bottega Veneta(葆蝶家)表現穩定,實現同比4%的增長,成為集團內部為數不多的亮點。

顯然,在Gucci尚未翻身、又缺乏第二個“頂流品牌”支撐的情況下,開雲集團短期內難以逆轉整體下行趨勢。

整個行業都不妙:Hermès獨撐門面,LVMH也難笑

不只是Kering遭遇“寒冬”,全球奢侈品巨頭紛紛陷入增長困境。

LVMH(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3%,旗下的LV與Dior所在核心部門銷售額下滑5%;Hermès(愛馬仕)雖依然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明顯放緩至7%,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7%。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即將實施的新關稅政策,為奢侈品企業前景蒙上一層陰影。愛馬仕已率先回應,將自5月起在美漲價超過7%以抵禦成本上升。相比之下,Kering則尚未明確是否跟進。

全球奢侈品市場預期轉負,行業面臨大洗牌

據伯恩斯坦研究機構最新報告,2025年全球奢侈品行業整體增長預期已從年初的 5%下調至-2%。報告還預測,主要品牌的利潤可能縮水4%至6%。

面對這場行業級“寒流”,未來的奢侈品市場將逐步演化為“頭部集中、多極化”格局。頂級品牌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而在新興市場和本土品牌崛起的趨勢下,中國或將孕育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奢侈品牌,打破西方巨頭壟斷。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