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終結:日本央行最終結束負利,全球金融體系面臨新轉折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央行>正文

一個時代的終結:日本央行最終結束負利,全球金融體系面臨新轉折

文 / Heidi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在歐洲結束長達十年的負利率實驗18個月後,日本央行也采取了同樣的做法,進行了 17 年來的首次加息。這標誌着一個很少有人期望再次看到的時代的結束。

負利率是在2000年代末全球經濟衰退和債務危機之後引入的,它通過向銀行在中央銀行存放存款收取費用,而不是為此支付利息,徹底顛覆了貨幣正統觀念。

負利率的目的是鼓勵銀行提供足夠的貸款,以啟動危機後陷入困境的經濟體的增長並抵禦通貨緊縮的威脅。大多數政策制定者現在得出的結論是,他們的工作沒有按計劃進行,無論如何,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

總部位於巴塞爾的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Agustin Carstens本周在一次內容廣泛的政策演講中表示:“超低利率的時代已經結束。”

他表示:“通脹將部分取決於央行無法控制的因素。”他指出,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人口老齡化和氣候變化等全球因素可能導致物價上漲,進而導致借貸成本上漲。

2010年代初,世界三大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和美聯儲——均將利率降至最低水平。

美聯儲沒有采取進一步行動,部分原因是其政策制定者懷疑美國法律是否會允許負利率政策。

其他國家擔心通貨緊縮(通貨緊縮會促使消費者推遲購買,以便稍後獲得更低的價格)可能使本國經濟陷入衰退,因此決定將利率降至零以下。

瑞士國家銀行、瑞典央行和丹麥國家銀行也采取了同樣的做法,這引發了商業銀行行長的指責,稱央行正在破壞銀行業的商業模式。

一家丹麥銀行甚至提供負抵押貸款利率來吸引業務,實際上是向購房者支付貸款費用。儲蓄行為幾乎沒有帶來什麼回報,促使市場發起反對德國和瑞士負利率的活動。

但很明顯,這些政策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盡管歐洲央行的研究表明負利率確實每年使貸款增長增加約0.7個百分點,但這還不足以使歐元區通脹達到央行2%左右的目標。

一些負利率批評者認為,缺乏信貸渠道從來都不是歐洲複蘇緩慢的主要原因,而更深層次的問題——例如缺乏競爭力和公共投資——超出了貨幣政策的範圍。

Natixis歐洲宏觀研究主管Dirk Schumacher表示:“這有點像你拿着一把錘子,但所有東西看起來都像釘子。”“央行最終能采取的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是有限的,而且它們顯然已經達到了極限。”

美聯儲將利率維持在高於但接近於零的水平,同樣發現其為解決大約十年來低於目標的通脹問題所做的努力只能取得緩慢且往往不令人滿意的結果。

最終,由於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障礙,再加上富裕國家的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以及俄烏危機相關的能源衝擊,世界終於擺脫了低通脹時代。

日本央行仍遠遠落後於其他央行,他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息以抑制新的通脹壓力,直到現在才開始考慮可能采取謹慎的寬松政策。

但政策制定者仍在應對負利率造成的扭曲,尤其是金融體系充斥着數萬億美元的廉價資金和過剩資金,銀行可以將這些資金存放在央行以輕松獲利。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全球財政政策受到的影響,鼓勵各國政府積累創紀錄的債務——借貸最初很便宜,但隨着利率升至更正常的水平,借貸變得更加昂貴。

國際清算銀行的Carstens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低利率環境使財政賬戶受益匪淺。”“在公眾對其承諾的信任開始受到損害之前,財政當局的整頓工作的窗口期很窄。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