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周三(2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CPI和PPI,其中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回落,分析认为,中国通胀放缓,给央行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随着食品和能源价格走软,中国1月份的通胀有所缓解,这为当局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来支撑经济。
周三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上涨9.1%,低于去年12月的10.3%,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幅放缓至0.9%。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彭博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
近几个月来,通胀放缓给了央行带来降息和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的空间,以支持经济。去年年底,随着房地产市场暴跌和病毒的反复爆发拖累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中国政府转向了更倾向于促进增长的政策。
尽管中国央行本周没有降息,但市场观察人士预计,未来几个月还会进一步降息。
“通胀数据既显示了需求方面的疲软,也显示了供应方面的制约有所缓解。”澳新银行集团中国高级策略师Xing Zhaopeng说,“中国央行有足够的放松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周三表示,尽管他预计今年经济将恢复潜在增长率,但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支持性。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丽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1月份,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走低,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回落。
彭博的中国经济学家David Qu说,1月份的通胀降温表明,中国不断放缓的价格趋势将延续到2022年。这可能会让央行在面临经济逆风时有更大的空间放松政策。
Qu补充称,PPI的持续下跌减轻了制造商将成本上升转嫁给消费者的压力,这对全球通胀前景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特别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导致的石油成本飙升。
“我们预计,2022年生产者价格通胀将继续放缓,而油价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华兴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宏观及策略研究主管Bruce Pang说。他的观点得到了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大中华区经济学家Michelle Lam的呼应。她也强调,油价近期存在上行风险,值得关注。
尽管在1月最后一天开始的春节假期前后,需求出现了季节性增长,但1月消费者通胀仍保持温和。这主要是由于1月食品价格下跌3.8%,其中猪肉价格下跌41.6%。新鲜蔬菜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1%。
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上升1.2%,与11月和12月持平,表明消费者需求疲软。一月份服务业的通胀上升到1.7%。
“1月份CPI的回落主要是受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推动。”Lam说,“核心消费者价格压力疲软,以及PPI随着煤炭价格压力的消退而回落,应该会为政策放松提供更多空间。”
中国央行的降息和宽松立场有别于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其他主要央行,后者正在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飙升的通胀。不过,随着美国和其他国家收紧货币政策,中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窗口正在关闭。
周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政府承诺保持价格稳定,并帮助下游行业的企业缓解成本压力。
会议强调,要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高度重视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掣肘问题,稳定市场预期。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缓解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增加煤炭供应,支持煤电企业多出力出满力,保障正常生产和民生用电。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做好进一步助企纾困政策准备,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增强企业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广告】微信扫码,领体验账户赢真金白银!
手机用户请截屏保存二维码,用微信扫一扫调取图片识别。